礦井生產系統是一個多工序,多環節、多設備組成的復雜的大系統,加之井下作業環境的特殊性和作業場所的動態性,因而存在著大量的隨機因素。綜采工作面則是礦井生產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工作面采煤機、液壓支架、采面刮板輸送機、轉載機、順槽膠帶機和上(下)山膠帶機等各環節。這些環節工作
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采煤機的開機率,從而影響工作面單產和一系列技術經濟指標。綜采工作面采煤機開機時間的長短,取決于綜采面的工藝過程、生產系統的各環節之間配套以及設備
性能、勞動組織和工作人員的技能水平等因素。綜采工作面上述各環節在生產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均屬隨機性事件,充分認識和掌握這些隨機事件的分布規律,減少各設備的故障時間,提高采煤機的有效工作時間,對綜采工作面高產穩產、提高效率將起到很大的作用。采用計算機模擬可以再現采煤工作面的生產過程,得到人們需要的信息,以便采取改進措施,確定采煤工作面的合理參數和勞動組織等。
針對工作面生產過程可構建五個用例,分別為模擬參數輸入系統、模擬控制、模擬計算、模擬結果圖形顯示和數據管理。執行者有信息輸入員、決策人員和管理人員。用例圖如圖1.
工作面動態模擬要達到比較真實的效果,至少具有工作面、采煤機、運輸機、支架。采用面向對象的方法模擬時,必須構造工作面、采煤機、運輸機、支架等實體對象。采煤機是工作面生產模擬過程中最主要的對象,在生產過程中采煤機可能開動或停機,同時計算采煤機的產量等各項指標,而這些指標正是模擬所需的結果,故采煤機的狀態和函數最多,如停機、開機時間的確定函數,采煤機運行時產量、工效的確定等。
構件圖描述代碼部件的物理結構及各部件之間的依賴關系。它包含邏輯類或實現類的有關信息,構件圖可以用來顯示編譯、鏈接或執行時構件之間的依賴關系,有助于分析和理解部件之間的相互影響程度。
圖3 模擬系統構件圖 圖4模擬系統配置圖
3.2 UML動態建模機制
通過靜態建模以后,接著要描述系統的行為即所建立的模型是否可以執行或者執行時的時序狀態及其交互關系。主要用狀態圖、活動圖、順序圖、合作圖等來表現,即標準建模語言UML的動態建模機制。以下說明工作面生產過程中的狀態圖和活動圖的設計。
1)狀態圖
狀態圖描述類的對象所有可能的狀態以及事件發生時狀態的轉移條件。通常用狀態圖表示單個對象在其生命周期中的一系列狀態以及狀態之間的轉移。采煤機運行和停止兩種狀態,在分析過程中通常又將其狀態細分為四種狀態,分別是準備狀態、運行狀態、停機狀態、結束狀態,其中停機的原因有:因自身原因停機、外部設備影響而停機和兩種原因同時發生而停機。其狀態關系用UML的狀態圖描述如圖5.
圖5 采煤機運行狀態圖 圖6 模擬系統活動
2)活動圖
活動圖描述滿足用例要求所要進行的活動以及活動間的約束關系,有利于識別并行活動。它既可用來描述操作(類的方法)的行為,也可以描述用例和對象內部的工作過程?;顒訄D是由狀態圖變化而來的,但活動圖總是依據對象狀態的變化來捕獲動作(將要執行的工作或活動)與動作的結果,在一個活動結束后將立即進入下一個活動?;顒訄D對表示并發行為特別有用。
工作面生產過程模擬中,對象活動受模擬控制對象的約束,當模擬時間終止時,將結束模擬活動。由此建立工作面生產過程模擬的活動圖模型如圖6.
4 模擬系統設計
UML建模方法確定的工作面模擬表明:在知道某一工作面區段長、工作面長、采高等模擬條件值后,按照隨機分布原則確定采煤機各狀態的時間、運行速度等,就可以對該工作面進行生產模擬。而動態演示則是根據信息庫中的基于UML的模型信息,把模擬模型所描述的系統動態行為用動畫形式表現出來。它反映模擬模型動態行為的發生過程和執行結果,這樣一方面可檢查模型本身的正確性,同時可通過執行過程所產生的結果來驗證設計模型與需求規范之間的一致性。
4.1 模擬執行過程
①用戶界面:負責收集與工作面生產過程相關的信息,并向用戶提供一些指導性信息。
②動態執行信息輸出:通過多種靈活的表現方式(圖形動畫、信息框)來輸出動態模擬執行過程中產生的各種信息。
③公用模塊:提供了模擬執行環境中的公用服務。這個工具可以幫助提取、檢查、修改用戶需求;可以展示模擬工作的進度;可以交互式地檢查模型的信息,以便發現模型中存在的問題。
4.2 軟件模型信息的獲取
模擬系統所涉及的軟件建模環境都是以UML的元模型理論作為基礎,獲取軟件模型信息的方法是按照UML元模型所定義的框架從建模環境中讀取信息。包括:類的信息、順序圖的信息、用例信息和對象狀態圖的信息等。
獲取的模型信息的部分內容如下:
1)通過類圖獲取類信息。
根據實際工作面生產系統和模擬系統對象圖,工作面動態模擬的類信息主要包括:
①模擬實體類,即工作面及其配套設備等。
②模擬控制類,即模擬計算、模擬隨機數、模擬控制等。
③動態顯示類,即soft3d圖形控件類。
2)活化圖和狀態圖信息的獲取。
完整的用例信息將全面的體現模擬過程的進行情況及模擬要素。模擬系統的各實體活動圖和狀態圖體現了工作面生產的主要過程及聯系,它們的信息也就成為用例系統的主要部分。
如采煤機在開采過程中,有準備、運行、停機狀態,每個狀態都受時間、速度限制,同時采煤機的運行狀態還要受到各種地質、人為因素的影響,等等。因此,根據這些因素對生產影響的重要程度可以對它們進行歸類統計,形成:
①采煤機隨機運行時間;②采煤機隨機運行速度;③煤厚,斷層等影響;④工人操作影響。
4.3 模擬動作語言的設計
工作面生產過程涉及很多因素,由此在模擬之前要求給出完整的模擬信息。模擬過程中,必須隨時記錄模擬結果,作為下一階段模擬的初始條件。模擬結束后,要求計算各項指標。因此要求模擬動作語言必須簡潔、靈活以方便動作語言解釋器的調用及后繼的修改和補充。這里選用記錄數組及類的方法解決,利用記錄數組保存模擬實體和模擬過程及結果的信息,利用讀寫并協調調用各類的方法來完成工作面的模擬過程,最終利用模擬保存的數據在soft3D圖形控件上將模擬過程動態的顯示出來。
4.4 模擬實例
以平頂山十礦己15-22180工作面為例,該工作面的主要參數如表1,2,3所示。
表1 該工作面模擬參數表
參數名稱 |
取值 |
參數名稱 |
取值 |
工
作
面 |
長度 |
134m |
施工隊 |
綜采一隊 |
人數 |
147人 |
走向長 |
723m |
采煤機速度 |
N(3,0.33) |
工藝方式 |
綜采 |
開、停機時間 |
(20,40) |
煤質容重 |
1.39t/m3 |
工作制度 |
四六制 |
采高 |
1.80 |
交接班時間 |
15min |
表2 該工作面上煤厚的測點信息表
編號 |
位置(走向,傾向) (m) |
測點處煤厚(m) |
1 |
(20,20) |
1.72 |
2 |
(130,150) |
1.82 |
3 |
(420, 62) |
1.9 |
4 |
(660,180) |
1.79 |
表3 該工作面回采范圍內斷層情況表
編號 |
類型 |
落差(m) |
傾角(°) |
影響長度(m) |
1 |
正斷層 |
1.6 |
68 |
65 |
2 |
正斷層 |
1.9 |
41 |
42 |
3 |
逆斷層 |
2.5 |
45 |
76 |
4 |
正斷層 |
1.4 |
33 |
82 |
得出該工作面的模擬曲線圖如圖7所示。其中,橫軸表示工作面走向位置坐標,縱軸表示工作面產量。中間的波動曲線表示工作面每天的產量,最上面的上升曲線表示隨著工作面推進模擬總產量遞增曲線,當日產量正常波動的同時,當工作面過斷層時產量將有明顯下降和上升的波動。
通過運行工作面生產過程動態模擬程序,得出的模擬結果與實際生產結果的比較見下表4.
表4 實際生產與模擬比較
指標 |
模擬值 |
實際值 |
偏差率 |
生產天數(天) |
196 |
184 |
0.065 |
產量(萬t) |
18.94 |
20.4 |
0.072 |
開機率 |
0.266 |
0.279 |
0.046 |
以上結果表明利用此模擬模型準確的預測生產結果,成功的再現煤礦井下生產過程。運用這個模擬程序對平頂山六礦和十礦各工作面進行了模擬和計劃編制,結果和實際生產過程基本一致,對后期各面的生產過程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5 結 論
(1)從軟件過程的需求出發,通過建立基于UML的綜采工作面生產過程模擬模型,迅速、準確地完成了井下工作面生產模擬的類的設計、模塊結構設計及詳細設計過程,并確保了設計工作的完整性。因此UML設計方法是完成諸如采礦等復雜的、隨機性較大的問題的模擬軟件設計的理想工具。
(2)影響工作面生產的因素很多,如設備運行、材料消耗、人員分配、斷層、瓦斯、水文等,部分因素是可以定量化處理的。工作面的回采模擬主要是通過統計采煤機的運行規律,借助UML建立的模擬模型準確的對礦井未來生產狀況進行模擬和預測,這一過程可以消 |
圖7 工作面產量動態分析 |
除如瓦斯、水文等難以定量化的回采因素的影響。
(3)礦業及其它許多行業的各個生產活動同樣存在許許多多的不可預見因素,分析統計各種因素的影響,抓住主要影響因素,并綜合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借助UML方法設計這些復雜的、隨機性較大的問題的模擬模型,可以有效的進行系統預測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