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整個數據庫市場快速發展的一年,包括Oracle、IBM和SQL Server為代表的主流商用數據庫以及MySQL代表的開源數據庫在這一年里都有不錯的進步,隨著SOA和Enterprise 2.0概念的升溫,數據庫領域也適時的出現很多新的技術趨勢。 1. 數據庫市場發展概況 1.1
2007年是整個數據庫市場快速發展的一年,包括Oracle、IBM和SQL Server為代表的主流商用數據庫以及MySQL代表的開源數據庫在這一年里都有不錯的進步,隨著SOA和Enterprise 2.0概念的升溫,數據庫領域也適時的出現很多新的技術趨勢。
1. 數據庫市場發展概況
雖然2007年數據庫市場仍然以Oracle、IBM和微軟三大商用數據庫廠商為主導,但隨著MySQL等開源廠商的加入,其他數據庫廠商的既有市場份額正在Oracle、IBM、微軟三家的技術優勢和開源數據庫的成本優勢雙重擠壓下進一步萎縮。
從使用情況看,BZ Research的2007年度數據庫與數據存取的綜合研究報告表明76.4%的公司使用了SQL Server,該比例超過Oracle、IBM和MySQL。
從數據應用的熱點領域——商務智能角度看,高端領域仍以IBM(Db2和Informix)、Oracle、Teredata和微軟為主,MySQL等一批中小廠商也開始逐步進入數據分析領域;從數據庫運行的操作系統平臺看,Liniux異軍突起,雖然總量上相對
總體上2007全球數據庫市場持續快速增長,預期增長率為14.2%,而各個廠商之間的競爭還是“拉鋸戰”,雖然通過增加新特性、發布新版本在短時間內存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但總體上布局與去年差別不大,相對而言微軟的市場增長速度最快(增幅預期為28%),而Oracle市場總量增加最大(增幅預期14.9%)。
在數據庫應用上,今年企業用戶在產品選擇上呈現出多樣化趨勢。隨著各大數據庫廠商的產品線越拉越長,客戶往往會根據需要穿插選擇每個廠家技術、成本、服務優勢相對明顯的產品來集成,而不是單一的選擇某家產品的全套數據庫產品套件;另外,開源社區貢獻的很多成熟產品也為客戶提供了更多選擇。
隨著企業信息化的普及和用戶數據庫應用水平的提高,很多時候是客戶自己根據項目特點、規模理智的選擇最“有性價比”的產品。尤其在近兩年SOA概念的宣傳下,客戶認識到數據庫更多只是管理信息資源的一種技術手段而非業務目標,一味跟隨廠商被動升級自己的信息系統,不如根據自己業務目標的需要采取更主動的姿態,自主選擇產品。
上捆綁銷售Oracle很大程度上也緣于DELL服務器的低成本。此外,今年客戶在數據庫服務器的選擇上轉向多芯、多核服務器,而廠商根據相應的授權規則也贏得銷售收入的提升。
從整體上看,大部分企業單純采購一家數據庫廠商產品的時代已經結束,同一企業內部多種數據庫產品、多種第三方數據庫支持產品、部分開源產品并存是今年企業數據應用環境的新趨勢。
說2007年是數據庫廠商的數據倉庫年和XML年不足為過。從微軟、IBM和Oracle發布的產品介紹看,數據倉庫成為廠商拉動中高端客戶的有利措施,為了提升用戶的認同度,三家還適時推出面向各主要行業的專用數據倉庫方案,并輔以一定參考案例。
隨著SOA和Enterprise 2.0從概念走向實施,在鞏固數據倉庫市場的同時,為了抓住下一個以數據服務和用戶體驗為主體的數據庫應用時代,SQL Server 2008、DB2 Viper和Oracle 11g在XML數據庫方面的宣傳聲勢比商務智能更大,由于XML技術已經從簡單的數據內容,逐步過渡到數據結構定義、業務數據模型和業務語義模型,數據庫廠商在上一代產品XML數據引擎的基礎上,也面向XML應用不斷增加必要的XML數據轉換、數據驗證、層次型數據重構和更高效的層次信息檢索技術,并且在國內一些信息化應用水平較高的行業投入實際應用。
2. 數據庫廠商產品技術發展狀況
各廠商根據下一步發展需要,其他舉措方面存在不同的傾向性。
2.1 微軟
微軟傾向于堅持應用和
開發帶動數據庫發展的方向,在數據倉庫和XML之外力求開拓諸如空間信息應用、多媒體信息檢索等一系列以往微軟并未踏入的市場。另外,為SQL Server增加訪問如
博客、郵件、Wiki、RSS等非架構化數據的能力。
為了進一步向移動領域擴展,微軟發布了移動版SQL Server,并與移動版Office集成,以整體Windows Mobile應用方案的形式提供給智能手機的開發商,希望將SQL Server產品和Office產品在Windows桌面系統的成功進一步擴大到移動系統領域;
考慮到GIS潛在的市場,SQL Server 2008計劃增加地理信息檢索功能,希望與Oracle在空間數據庫領域競爭;(這是下一個版本的事情了,希望放在最后闡述)
順應RIA的開發趨勢,開始在SQL Server中增加對于音頻、
視頻文件的支持;
另外與Zend合作,提供面向
PHP的專用驅動;與SUN合作,根據
Java的發展不斷更新JDBC驅動。通過對PHP和Java的支持,微軟意圖獲得快速增長的PHP開發團隊和主流Java團隊的認同,憑借SQL Server在價格、易用性和功能上的綜合優勢,獲得數量龐大的PHP和Java團隊對SQL Server的支持。
總體上2007年的SQL Server相對平靜,雖然沒有主力產品問世但在應用領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同時,迫于市場和用戶的壓力,在開放性方面有一定改善。它主要還在蓄勢于明年發布的SQL Server 2008和.NET 3.5。
另外,雖然市場總額很小,但A
clearcase/" target="_blank" >ccess數據庫的還保持較高的采用率,在既有應用中使用Access的公司甚至超過DB2和MySQL,在SQL Server的每次升級中微軟總不會忘記發布Access的遷移計劃,包括在CTP版本的SQL Server 2008中仍然提供遷移指導,目的很明確:一方面防止MySQL和PostgreSQL等產品的滲透,另一方面通過升級到SQL Server,提高市場占有率。
經過2年的穩定調整,SQL Server 2005已經在國內一系列行業應用中投入使用,而且相關的開發框架也比較成體系,對于用戶而言此時在一些中小型項目中采用SQL Server 2005作為后臺數據庫或在一些大型項目中作為分支數據庫未嘗不是一個劃算的方案。不過使用SQL Server 2005需要注意如下事項:
相對Oracle而言,SQL Server 2005的很多調整能力比較隱蔽,用戶控制自由度相對比較小,因此如果準備用于大型項目最好采用準生產數據通過開發接口、SQL腳本等多種方式慎重檢測其在不同數據容量、不同負載下的運行能力,避免上線后因為數據庫自身限制與應用間不協調影響應用可用性;
雖然提供對JDBC的支持,而且隨著SQL Server升級微軟也會不斷更新JDBC驅動,但畢竟.NET開發平臺才是SQL Server的首選,采用Java和各種動態語言很多時候無法操作SQL Server內置的高級技術特性。同時在分布式交易的處理上,SQL Server與Java
中間件服務器協調的穩定性遠不如與Windows自身的DTC協調穩定;
另外SQL Server運行中的很多問題與Windows平臺有關,采用SQL Server必須有配套的Windows平臺運維保障;
2007年商業智能市場IBM、Oracle和Teredata主導的格局受到SQL Server的沖擊,尤其在中等規模應用中,SQL Server得到了快速發展。不滿于傳統單純后臺模式的OLAP和數據挖掘,用戶要求更短時間間隔的處理,大型綜合分析和短期小規模熱點商務領域分析相結合。從SQL Server 2008的CTP版本看,微軟結合Office System推出了隨機OLAP的概念和階段性產品;
在SQL Server采用率始終保持領先的情況下,其受到的批評也總是最多的,不過糾其原因主要集中在SQL Server運行的Windows平臺和它在高端數據應用領域的處理效率。建議微軟(中國)盡快把SQL Server在全球大型的實施經進行總結,除了把各種“廣告”內容寫在案例之外,更要把面向不同特點海量數據應用的最佳實踐提供給國內技術人員,幫助國內IT業樹立起“SQL Server一樣可以用于大型項目”的信心;另外在各種技術推廣活動中,除了介紹新產品之外,也要組織一些正在或潛在采用SQL Server實施大型項目的技術人員進行較為深入技術交流,并建立起長期的技術合作,畢竟對于這類技術人員“穩定運行”是第一位的,技術“花活”是次要的,讓他們了解并樂于采用SQL Server將在整個行業帶動起不小的輻射作用。
2.2 IBM
經過2006年Viper的發布浪潮后,2007年IBM著力于數據管理之后的“內容管理”,IBM在很多領域憑借其擁有的科學家優勢,在引領新的數據應用領域。今年發布的DB2 9.1版本主要引入了同構聯邦特性,借以照顧沒有從Informix遷移的用戶,確??蛻舫绦蚩梢韵裨L問本地表一樣同時使用DB2和Informix。不過考慮到Oracle 11g和SQL Server 2008的上市對用戶采購取向的影響,DB 2的下一個版本將著力在雙引擎和PureXML方面增強,在Oracle與微軟才剛剛完成XQuery 1.0支持的時候,研發中的下一版本DB2已經根據市場反饋,計劃實現XML數據專用的層次結構鎖機制。另外,圍繞“內容管理”,IBM在DB2之外還適時進行了一系列舉措:
作為對數據庫和數據倉庫產品的補充,通過OmniFind提供對各種非結構化的信息的訪問,不僅提供XML、Office、PDF信息的檢索,還針對企業管理需要,增加面向博客、電子郵件和語音信息的檢索;
考慮面對眾多的信息時,如果不能對信息元素有效分類,內容管理的價值同樣會大打折扣,IBM新發布的Classification Module主要幫助用戶有效整理和分類自己的信息;
為了加強對元數據的管理,IBM發布了Metadata Workbench,用以在SOA環境通過將以往分散在企業環境中的數據庫和數據倉庫應用、主數據項目以可視化的方式進行管理,并將他們直接服務到企業SOA的實施中。隨著企業數據源、數據用戶和數據依賴關系日趨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成為阻滯企業信息化發展的一個因素,雖然通過
配置管理等手段可以在一段時間有效掌控企業信息,但畢竟有延遲,加之市場推動帶來的數據模型本身快速變化,相對還在以數據集成為主的Oracle和微軟,IBM則著力試圖從數據元信息層次進行直接管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07年DB2雖然市場銷售情況保持增長,但增幅明顯落后于SQL Server和Oracle,以往被視為高端應用的“AIX UNIX + DB2”組合也受到“Linux + Oracle”和“Win NT平臺 + SQL Server”組合的挑戰,在巨型數據領域Teredata也在瓜分DB2原有份額。
橫向比較看,相對于其他產品,DB2一直是數據應用技術創新的領跑者,但在數據庫管理方面的開往性相對Oracle較弱,易用性遜于SQL Server。選擇DB2需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服務和技術支持的成本必須要反復斟酌;
充分支持DB2的開發框架相對SQL Server和Oracle要小得多,因此采用前需要結合項目需要,對相關技術考察;
熟悉DB2的系統管理人員和開發人員相對較少,如果準備采用DB2也最好把它作為企業最后端的數據管理平臺,前臺數據庫、分支數據庫建議采用其他數據庫產品;
DB2 Viper在XML數據的處理方面的領先技術優勢非常利于基于XML的眾多Web 2.0技術,無論是XML數據檢索還是XML數據實體建模方面都有比較明顯的優勢,但真正用于項目必須要權衡與應用架構的協調性;
DB2下一步發展將不僅僅是一個數據庫產品的單打獨斗,憑借在SOA領域的領先優勢,DB2有必要盡快把“數據管理”到“信息和內容管理”的理念借助SOA產品、搜索引擎產品、數據分類產品、主數據管理產品以“集團軍”方式提供給用戶,而且要更多注意爭取中、小型企業的市場,把IBM產品“高高在上”的形象變的“平民化”,憑借新一波SOA和Enterprise 2.0技術浪潮的趨勢,在ORACLE、微軟相關產品技術上還存在差距的間隙,盡快占領市場。
2.3 Oracle
07年是Oracle的豐收年,除了按期發布11g之外,還在市場銷售和客戶采用率方面獲得不小進步。一方面Oracle繼續大力支持開源領域,通過Linux、JBoss和Hibernate爭取大批Java和Linux開發團隊從其他平臺向Oracle平臺遷移;另一方面,經過一系列收購,并對其中間件產品線和數據庫產品線進行融合,利用當前非常有利的市場環境,通過快速擴充為下一步發展儲備力量。相對微軟和IBM,Oracle的服務重心更傾向于DBA,在11g中除了提供一大批簡化數據庫管理的特性外,面向PL/SQL也提供了很多便捷性支持。通過Replay、Auto SQL Tunning、ADDM等一系列特性,提供專門面向大型數據庫集群的管理能力;增強在線補丁升級機制,盡可能的降低Internet環境下數據服務的中斷時間。整體上相對面向未來市場,不斷發布新技術的IBM數據管理家族而言,Oracle更專注于完善現有功能,讓管理員和用戶可以在一個相對持續優化的環境中使用它的產品。此外,還有如下舉措值得關注:
首先,Oracle意圖通過收購一家開源企業的方式,將產品線向下擴展,開發適于Oracle自己數據庫產品的Linux操作系統;
為了應對微軟的壓價市場策略,通過發布免費的Express版本,讓用戶和開發團隊可以了解并使用Oracle,盡量提高采用率;
區別于IBM通過元數據和主數據管理解決IT環境信息互聯策略,為了迎合SOA和Enterprise 2.0的要求,Oracle明顯著力于解決異構IT環境下信息互聯的信任問題,通過收購并融合的方式,提供更適混合環境下的目錄服務、用戶角色管理和用戶身份管理;
由于PHP領域的快速發展,Oracle在高舉J2EE大旗的時候,不忘為PHP提供專用的驅動,并且在11g發布的同時,提供支持幾乎全部PL/SQL功能和部分管理工作的PHP接口;
與發布了一系列Best Practice的微軟和IBM不同,Oracle直接提供整套的配置方案,尤其針對Linux平臺,其中從軟件、硬件、存儲、驅動一直到
網絡部件都逐一列出,對于越來越謹慎的IT運行維護部門而言,Oracle的這個措施既是“伏筆”也是“觸媒”,目的是讓既有用戶更安心得升級到11g,潛在的用戶更快得用上Oracle。對于一貫被視為比SQL Server復雜很多的Oracle而言,小噱頭旨在大市場;
隨著11g的推出,Oracle在數據庫市場風頭更盛,而且國內Oracle的應用日趨普及,不過在采用Oracle時需要注意如下方面:
Oracle最搭對的開發平臺是Java,雖然Oracle向.NET社區提供了ODP.NET,并對動態語言提供了專門驅動,但畢竟難于充分使用Oracle的特性,尤其對一些數據庫管理的特性,Java之外的開發平臺支持甚少;
Oracle在數據庫運行管理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而且隨著RAC和各種熱恢復技術的基礎上,Oracle在穩定性和可用性方面表現優異,不過隨著11g的推出,Oracle功能特性的數量膨脹很快,很多以往習慣的管理技術也需要升級,因此采用Oracle也要在人員雇用方面多花功夫;
ORACLE最大的優勢在于充分抓住了DBA群體,并且在用戶群體中樹立了“ORACLE適合做大型項目”的口碑,從市場占有看其總值也超過DB2和SQL Server的總和。不過隨著ORACLE產品發展重點從數據庫逐步轉向中間件和應用服務器領域,ORACLE在新技術開發和應用上的步伐似乎總不如IBM和微軟,尤其在一些新技術標準的制定中,來自ORACLE的委員似乎總是寥寥,在這個“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概念、一流企業做標準”的時代,技術儲備上的差距也許在短期內看不出效果,但如果該局面一直保持,很難講數據庫領域會不會在下面一至兩年內遭遇類似開發領域AJAX和EJB 3突然引發大面積應用變革的局面,屆時ORACLE按照現有技術標準投入到中間件和應用服務器產品的巨大資金、人力投資也許會成為“雞肋”,進而影響到ORACLE數據庫產品的采用率和市場份額。
2.4 MySQL
作為開源數據庫的代表,MySQL在07年一直力求使自己成為“企業級”的數據庫產品,通過發布一系列監控產品,方便用戶監控MySQL運行中的
安全隱患、復制執行情況,并提供優化建議。雖然MySQL在數據倉庫領域并沒有積累,不過從Gartner對數據倉庫市場的統計看,MySQL已經開始起步。在顧及后端能力的同時,MySQL也通過與Jasper的合作獲得了一整套的報表支持,包括全套的運維報表產品、
性能不錯的交互報表服務器、圖形化的報表設計工具套件、高像素的儀表盤、表格和圖表,通過改進前端特性,提升用戶對使用MySQL的親切感。此外,MySQL的其他行動也顯示出一個成長中開源產品的活力:
高調開展各種高可用和Scale out集群產品
培訓,在繼續維持其低成本印象的同時,盡量爭取被DB2和Oracle長期占據的大型應用;
通過與IBM合作,MySQL獲得在i5/OS平臺的安裝支持,同時可以使用IBM DB2提供的存儲引擎,雖然這更多是個商業活動,但“借力”之后對改進產品企業級形象有不小幫助;
積極爭取世界級新生力量,通過與YouTube、Google、Adobe、Amp’d Mobile、Red Hat的合作,將MySQL更多用于企業之外的新型應用,憑借初次成本優勢在服務于新生應用的同時,為下一步發展積蓄力量;
進軍
嵌入式應用領域;
經過幾年的應用,MySQL也在國內獲得普遍應用,作為開源數據庫的代表,如果采用它不僅要看到其成本優勢,也要注意開發和運維方面的一些問題:
MySQL雖然經過眾多項目的檢驗,但絕大多數面向互聯網應用,但作為企業應用尤其是行業核心業務系統的案例較少,而且MySQL在中國地區的支持力度遠沒有在日本、新加坡和印度方面的大,尤其Enterprise版本的集群技術有待考驗;
數據呈現方面,MySQL沒有自己的產品,如果項目采用MySQL往往需要額外購買第三方的數據呈現產品;
MySQL自己的運行監控產品相對IBM、Oracle和微軟的商用數據庫而言還不夠成熟、不成體系,而且自動管理方面有待加強;
MySQL自己還沒有相對完整的商務智能技術;
MySQL一直在過渡到“企業級”數據庫的過程中,雖然在產品特性上不斷增強,但似乎還沒有對微軟、IBM、ORACLE在企業數據應用領域面臨的瑣碎問題做好準備:一方面MySQL沒有完整的自動補丁更新機制和數據安全保護體系;另一方面,雖然有眾多團隊采用MySQL但限于它支持能力有限,因此同樣適用“敢于采用開源產品做大單子你就要有本事改它”的局面。
從其官方網站的宣傳和
新聞看,中國市場的消息從來都沒有成為某個季度、甚至某個月的熱點,而且技術文檔除了英文和日文以外,鮮有中文資料。建議MySQL考慮中國蓬勃發展的開源力量,認真對待并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支持力度。
2.5 Sybase
在被排擠出主流關系數據庫市場后,Sybase劍走偏鋒開始在移動數據庫領域獲得新的發展。07年Sybase在技術傾向上明顯向微軟靠近,雖然在.NET和Java占據了開發市場的主體之后PowerBuilder已經風光不再,但憑借其在移動數據庫領域的發展,PowerBuilder還繼續擔當Sybase主力開發的任務,新發布的11版本主要面向.NET平臺提供ASP.NET、Windows Form和Smart Client的擴展,繼續為Sybase數據庫爭取應用空間。另外還有其他舉措值得關注:
通過收購一家日本GIS方案提供商擴展其產品線,iAnywhere、RFID、移動數據庫同步、GIS構成了一個很有競爭力的鏈條,相信在CRM、供應鏈、城市(甚至更廣范圍)大型基礎設施的配套IT建設中Sybase將會獲得不小的商業空間;
打安全牌,相對于SQL Server 2008、DB2 Viper、Oracle 11g強調的邏輯實體(表、視圖、數據實體對象)的安全性不同,Sybase Adaptive Server Enterprise 15更強調細顆粒度“行”級的強密碼保護,不僅對一般非授權用戶,就連DBA也在防護之列;
2.6 PostgreSQL
同為開源數據庫產品,PostgreSQL相對MySQL一直給人“穩穩當當”但又“慢慢悠悠”的感覺,既沒有像MySQL在07年快速發展,也沒有在06年突然受到沖擊。不過在技術發展上與MySQL倒非常類似:
面向企業應用,提供多個平臺的復制產品;
提供更豐富的圖形化管理工具,簡化數據管理操作;
繼續收集Access和Foxpro、Dbase數據庫的用戶市場,同樣配合PHP,力圖讓用戶遷移到自己的數據庫;
3. 數據庫技術未來發展趨勢
參考Gartner、IDC、BZ Research等多家分析機構的評估,綜合主要廠商的市場和技術動向,結合05~07年該市場的運行情況,2008年數據庫及數據倉庫發展將更多以應用為導向,服務于業務
敏捷,并為新型應用提供多種結構數據的支持。在數據庫技術的發展上將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趨勢。
3.1 XML&RDBMS混合數據將快速發展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雖然在SOA和Enterprise 2.0概念中,更多強調采用上層手段處理,擔當它們從概念落實到項目實現之后,企業發現如果數據本身不具備張力和延展性,上層手段的改造會處處受阻。因此,在SQL Server 2008、DB2 Viper和Oracle 11g的宣傳中都著力強調產品的XML特性,在SOA和Enterprise 2.0的介紹中XML數據更是一枝獨秀,數據應用的主要開發平臺——Visual Studio.NET、Eclipse和JDeveloper也完全切換到XML化的操作語義。
08年隨著SOA和多種新型Web應用的普及,XML數據庫將完成一個較大的轉變——從文檔到數據轉變。除此以外,XQuery標準和以LINQ、Hibernate 3為代表的“XML數據 / 對象實體”的映射技術也將獲得廣泛應用。
3.2 數據集成和數據倉庫向內容管理過渡
隨著新一代數據庫的面世,數據集成和數據倉庫的實施進一步簡化,但同時要面臨來自業務的壓力,連續處理、準實時處理和小范圍戰術性數據處理,將是08年數據集成和分析人員面臨的新挑戰。另外,隨著數據應用逐漸過渡到數據服務,08年這兩個領域還會著力處理下述問題:
關系型與非關系型數據的融合;
數據分類;
國際化多語言數據;
3.2 主數據管理
在2007年喧囂的企業內部應用整合和系統互聯中,很多企業已經發現在原有各應用間,具有相同業務語義的信息被反復定義和存儲,該情況導致數據本身成為IT環境發展的障礙,為了有效使用和管理這些信息,主數據管理將在未來的1~2年里成為另一個熱點。相對關系數據庫和XML數據庫,這個領域Oracle和微軟是后來者,但由于關乎到在SOA和企業信息集成市場的競爭力,作為主要的數據庫產品提供商,相信他們會繼續通過收購和發揮既有優勢的辦法與SAP、IBM、i2等廠商周旋,該領域技術也在預期會有跳躍式發展。
3.3 數據倉庫將在內容展現和戰術性分析方面發展
隨著數據倉庫技術的普及化,如何與前端應用集成并讓投資決策者看到實際效果將成為明年數據倉庫領域的熱點。一些研究機構的提示,2008年數據倉庫將在存儲和計算能力方面需要更多投資,為了讓投資獲得實實在在可見的回報,數據倉庫應用需要在內容展現上下功夫。另外,區別于以往一味強調的“戰略性”分析,為了適應業務環境的快速變化,依托新一代數據倉庫產品,戰術性分析將成為助力業務敏捷的有效手段。
3.4 基于Internet的自動化管理
隨著三大廠商宣傳中Enterprise-class到world-class的轉變,數據庫管理除了更加自動化之外,將會提供更多基于Internet環境的管理工具,完成數據Internet化之后的數據庫管理Internet化。從SQL Server、DB2和Oracle的新一代產品看,數據管理的API更加開放,這樣無論是原廠商還是第三方廠商都在提供基于瀏覽器端技術的Intranet/Internet管理套件,便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數據管理員、開發人員使用瀏覽器管理位于世界另一端的數據庫。
不僅如此,考慮到數據庫管理中大部分工作是流程化、模式化的工作,因此相關管理套件除了提供可以直接與管理人員交互的瀏覽器UI外,還提供各種自動化任務定制、數據庫運行情況實時監控和異常報告能力,結合數據庫產品的通知服務,可以實時的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數據庫運行信息以電子郵件、博客和RSS的形式呈遞給管理員。
3.5 PHP成為撥動數據庫產品采用率的杠桿
在.NET和Java成為數據應用的主體開發平臺之后,微軟、IBM 、Oracle也明確的選擇了自己的立場。不過隨著近年各類新一代Web應用的出現,YouTbue、Google等廠商紛紛帶動新的開發浪潮,為了爭取市場明年微軟、Oracle、IBM還有MySQL、PostgreSQL等廠商紛紛在新版本數據庫產品推出后,提供面向PHP的專用驅動。.NET與Java“鷸蚌相爭”僵持不下的時候,各廠商爭相在拉攏“漁翁”。不過考慮到開發慣性,明年的市場中,開源數據庫產品還會是最大的獲益者。
3.6 數據庫將與業務語義的數據內容融合
區別于前幾年熱炒的“數據中心”概念,2008年數據庫將更多作為“信息服務”支撐基礎的角色出現。對于新一代基于AJAX、Mash Up、SNS等技術的創新應用,數據不再集中于一個邏輯上的中心數據庫,而是分布在企業甚至整個互聯網的各個角落,為了支持上述能力,數據聚集及其聚集之后基于業務語義的數據內容融合也將成為2008年數據庫發展的亮點,各數據庫產品除了在商務智能領域不斷加強對應用的支持外,也會著力加強數據集成服務的能力。
2008年隨著各種行業性技術標準的成熟,企業與政府、企業與合作伙伴間、企業與互聯網服務交互的
需求將成為各行業IT建設的熱點話題,其實質是將IT關注的焦點從關注于技術產品轉向如何服務快速變化的業務,并賦予其更加敏捷適應市場的能力。對于數據庫管理、開發人員而言也需要更多關注如何根據應用變化及時部署數據庫、快速更新業務實體,同時要考慮如何在現存分散應用的IT環境中,保證存儲在不同數據庫里具有同一業務語義的信息可以用唯一的結構(Schema)訪問,一方面保證新上應用可以在此基礎上無障礙的與既有系統在數據庫層次進行交互,另一方面也便于企業對外的數據互聯。
另外,以往被第三方廠商占領的數據呈現產品也將更多被數據庫自帶的展現功能所代替。隨著企業對IT成本控制日趨嚴格,如何把IT投資的“價值”呈現給用戶,尤其是企業的高層顯得更為重要。由于專用數據呈現產品普遍投入較高,而大部情況下用戶需要的特性又相對有限,因此從今年IBM、微軟、Oracle、MySQL、Sybase等產品的特性看數據庫產品均推出自己的數據呈現產品,并且結合產品自身優勢在數據動態呈現方面下足功夫,相信08年隨著用戶對上述特性認可度的提高,數據庫產品自帶的信息呈現特性將成為眾多中小型項目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