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十大人物

發表于:2008-08-07來源:作者:點擊數: 標簽:javaJAVAJava大人物
JamesGosling:Java之父 文/陶文 作為Java之父,JamesGosling的名字可謂是耳熟能詳。當人們評論一種編程語言時,總喜歡捎帶著把下蛋的母雞一起帶上。Java做為中國的編程語言學習者餐桌上有限的那么幾樣餐點中的流行款式,自然是讓JamesGosling風光不已。雖然Ja
James Gosling : Java之父 
文/陶文 

作為Java之父,James Gosling的名字可謂是耳熟能詳。當人們評論一種編程語言時,總喜歡捎帶著把下蛋的母雞一起帶上。Java做為中國的編程語言學習者餐桌上有限的那么幾樣餐點中的流行款式,自然是讓James Gosling風光不已。雖然James Gosling現在已經不是領導Java發展潮流的領軍人物了,做為Sun的開發者產品組的CTO,怎么算來也是身居高位了,俗事纏身吧,但是這并不妨礙其對于Java一如既往的愛護,表達著各式各樣鮮明的觀點,引發一場又一場的爭論。 
James Gosling是很愛Java的——是啊,哪有當父母的不愛自己的孩子的呢。James Gosling也是很愛Sun的——是啊,哪有當領導的不愛自己的公司的呢。于是我們在批評.NET的安全性的隊伍前頭,在褒揚Java性能的隊伍前頭,在抨擊SWT開倒車的隊伍前頭,在給NetBeans大唱贊歌的隊伍前頭,我們都看到了James Gosling的身影。無論對錯、偏見或者固執,至少說明了Gosling的鮮明個性絲毫沒有受到年齡的影響。也許也只有這種天才而偏執的人物才能創造出Java這般偉大的語言來吧。 


Bill Joy : 軟件業的愛迪生 
文/徐昊 

Joy生于1954年,1982年與Vinod Khosla, Scott McNealy和Andy Bechtolsheim一起創建了Sun Microsystems,并從那時起擔任首席科學家,直到2003年離開。他是一位令人崇敬的軟件天才,他在軟件和硬件的歷史上留下了無數令人仰止的傳奇。 
在上個世紀80年代早期,DARPA與BBN達成協議,準備將Vinton Cerf和Bob Kahn設計的TCP/IP協議添加到Berkeley UNIX中。Bill Joy被委派來完成這項任務,然而他卻拒絕將BBN的TCP/IP協議棧添加到BSD中,因為在他的眼中BBN的TCP/IP實現還遠不夠好,于是他就寫了一個高性能的TCP/IP協議棧。John Gage回憶道,“BBN和DARPA簽署了巨額合同來實現TCP/IP協議,然而他們的員工所編寫的代碼遠沒有一個研究生所做的好。于是他們邀請Bill Joy參加他們的一個會議,這位研究生穿著一件T-Shirt就出現了,他們詢問他,‘你是如何做到的呢?’Bill回答說,‘這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你讀一下協議然后就可以編碼了’”。除了TCP/IP協議,基于分頁的虛擬內存系統最早也是由Bill Joy添加到Berkeley UNIX內核當中的。同時他還是vi、csh、早期Pascal編譯器的作者。 
關于Bill Joy驚人的軟件才能流傳最廣的一個傳奇是,據說他在上研究生的時候,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寫一個操作系統出來,于是就在三天里寫了一個非常簡陋,但是可以使用的Unix系統, 傳說就是BSD的前身。雖然如此夸張的才情令人難以置信,但是考慮到主角是Bill Joy,還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Bill Joy碩士畢業之后,決定到工業界發展,于是就到了當時只有一間辦公室的Sun, 他作為主要設計者參與了SPARC微處理器的設計,負責設計最為關鍵的一部分電路。這樣兼精軟硬件的天才實在是讓人不得不佩服啊。1995年,Sun發布了轟動世界的Java語言。當然,Bill Joy對Java也作出了不少的貢獻,首先是JINI——一種針對分布式服務的基礎連接技術。任何可以內嵌JVM的電子設備都可以通過JINI相互連接;JXTA是基于Java的P2P協議,允許互聯網上的軟件進行點對點交流和協作。 
這個其貌不揚的瘦高個,有著凌亂的亞麻色頭發,被《財富》雜志譽為“網絡時代的愛迪生”的技術狂人,在短短的二十年間,創造了無數令人心動的軟件。在MIT的BBS上曾有一個帖子,說微軟電話面試有一道題,問“Who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coder, and why?”雖然回復的帖子中大家都聲明列舉的best coder排名不分先后,然而大多數人仍把Bill Joy列在第一位,或許可以從一個側面驗證Bill Joy在廣大Programmer心目中的地位吧。 


Joshua Bloch : Java 2 元勛 
文/莫映 

早在1996年,適逢Java剛剛嶄露頭角,年內好事連連。先是1月份發布JDK 1.0,然后是5月底在舊金山召開首屆JavaOne大會,年末又是JDK 1.1緊跟其后。正是在Java技術如火如荼、大展拳腳的背景之下,Joshua Bloch來到了Sun,開始了他帶領Java社區步入“迦南美地”的漫長歷程。 
很快,他被從安全組調入核心平臺組,從事底層API設計。至此以后,每逢JDK的重大版本發布,總能在其中見到Joshua的“妙筆”。JDK 1.1中的java.math、1.4中的assertions,還有大家所熟識的Collections Framework皆是Joshua一手打造。其中的Collections Framework還獲得了當年的Jolt大獎。到了J2SE 5.0研發階段,身為平臺組構架師的Joshua接掌了Tiger大旗,其核心地位已然無人可以替代。作為Tiger的代言人和領路人,沒有誰比Joshua更清楚Tiger。相信大家一定還記得Joshua當年仿效英國詩人William Blake所做的詠Tiger詩八首,優雅的筆調,透出大師深厚底蘊的同時,也道出了Tiger的幾大重要特性,這些特性是自JDK 1.1引入Inner Class以來,Java最大的語法改進。 
Java風雨十年,從JDK 1.1到J2SE 5.0,Joshua實在功不可沒。難怪有人戲言,假如將James Gosling比作Java之父,那么Joshua就是一手將Java “哺育”成人的Java之母。Joshua對Java的貢獻還不止于JDK,提起他的大作《Effective Java》(Addison Wesley, 2001),相信Java粉絲們一定耳熟能詳。該書榮膺2002年度Jolt大獎,且備受James Gosling推崇。書中57條頗具實用價值的經驗規則,來自Joshua多年來在JDK開發工作中,尤其是Collections Framework設計中的實踐心得,各個有理有據,剖析深入,也足見其深厚功力。該書對Java社群的影響,猶如C++社群中的《Effective C++》。Joshua對JCP的貢獻也不小。他是JSR201和JSR175的領導者,前者包含了Tiger四大語言特性,后者則為Java提供了元數據支持。此外,他還是JSR166的發起人之一(該JSR由Doug Lea領導),并且是許多其他JSR的參與者。Joshua目前是JCP為數不多的幾個執行委員會成員之一。 
Joshua Bloch給人的印象是謙遜平和,行事低調而不喜拋頭露面,一個典型的技術人員和實干家。不過即便如此,也絲毫不會減弱他對Java技術的卓越貢獻和對Java社區的絕對影響力。有人說,如果他能更彰顯一些,就很有可能成為Java開發者中的領軍人物,就有如Don Box之于微軟社群。 
2004年7月初,就在Tiger發布在即之時,就在Jusha Bloch剛剛榮獲Sun“杰出工程師(Distinguished Engineer)”的稱號之時,他突然離開Sun而去了正值發展態勢迅猛的Google。當他離開Sun的消息在TSS發布之后,眾多擁躉表達了懷念與不舍之情。一年過去了,我們還沒有獲知Joshua的任何近聞,似乎又是他行事低調的一貫作風所致,不知他在Google狀況如何。希望Joshua依然能繼續“摩西未盡的事業”,以他的影響力推動Java社群繼續前行。據稱,《Effective Java》的下一版會加入Java 5.0的部分,讓我們翹首以待吧。 


Bruce Eckel : 功勛卓著的機會主義分子 
文/孟巖 

Bruce Eckel原本是一位普通的匯編程序員。不知道是什么因緣際會,他轉行去寫計算機技術圖書,卻在此大紅大紫。他成功的秘訣不外乎兩點:超人的表達能力和捕捉機會的能力。他最早的一本書是1990年代初期的《C++ Inside & Out》,隨后,在1995年他寫出了改變自己命運的《Thinking in C++》。如果說這本書充分表現了他作為優秀技術作家的一面,那么隨后他寫作《Thinking in Java》并因此步入頂級技術作家行列,則體現了他作為優秀的機會主義分子善于捕捉機會的另一面。寫作中擅長舉淺顯直接的小例子來說明問題,語言生動,娓娓道來,特別適合于缺乏實踐經驗的初學者。因此《Thinking in Java》儼然成為天字第一號的Java教科書,對Java的普及與發展發揮著不可忽略的作用。不過公允地說,Bruce Eckel的書欠深刻。比如在“Thinking in…”系列中對設計模式的解說就有失大師水準。這一方面是因為書的定位非常清晰,另一方面也是因為Bruce太過分心趕潮流,未能深入之故。TIJ之后,他預言Python將火,就匆匆跑去寫了半本《Thinking in Python》。后來Python并未如期而旺,于是他也就把書稿撂在那里不過問了,機會主義的一面暴露無遺。我們也可以善意的猜測一下,他的下一個投機對象會是什么呢?Ruby?.NET?MDA?總之,是什么我都不奇怪。 


Rickard Oberg :J2EE奇才 
文/熊節 

Oberg的作品很多,流行的代碼生成工具XDoclet和MVC框架WebWork都出自他的手筆。這兩個框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它們的功能雖然簡單,但設計都非常優雅靈活,能夠很方便地擴展新功能甚至移植到新環境下使用。優雅的設計源自Oberg的過人才華,簡單的功能則折射出他玩世不恭的人生態度。正是這兩種特質的融合,才造就了這個不世出的奇才。 
1999年,JDK 1.3發布,其中帶來了一個重要的新特性:動態代理(Dynamic Proxy)。當所有人都還在對這項新技術的用途感到迷惑時,Oberg發現用它便可以輕松攻克EJB容器實現中的一些難關。這一發現的產物就是一本《Mastering RMI》,以及大名鼎鼎的JBoss應用服務器。但Oberg很快又讓世人見識了他的玩世不恭。由于和總經理Marc Fleury在經營理念上不合,Oberg抱怨“法國的天空總讓我感到壓抑”,甩手離開了自己一手打造的JBoss。此后的幾年里,他和老友Hani Suleiman不斷地對JBoss的“專業開源”模式和Marc Fleury的商人味道冷嘲熱諷,讓眾人為他的孩子氣扼腕嘆息。 
2002年10月,微軟推出Petstore示例應用的.NET版本,并宣稱其性能比Java Petstore高出數倍。正是Oberg深入分析這個示例應用的源代碼,在第一時間指出它大量運用了SQL Server專有的特性,性能對比根本不具參考價值。后來Oberg又先后關注了AOP和IoC容器,兩者都成為了J2EE架構的新寵。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_尤物国产在线一区手机播放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_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