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land,這個在開發工具領域總是扮演著成也蕭荷、敗也蕭荷的傳奇角色。Borland在技術上是無可爭議的王者,除了微軟,幾乎沒有哪家公司可以和Borland在開發工具和編譯器市場正面交鋒。Borland曾經以Delphi名震寰宇,但終究由于領導層的決策失誤以及由于技術上的強大而過于自信,從而忽略了市場因素面導致Delphi淪落到沿街乞討的地步。
而Borland的另一個拳頭產品JBuilder也在一段輝煌過后陳跡了下來。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受到以Eclipse為首的開源IDE夾擊也許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JBuilder經過一段時間的陳跡之后,Borland也改變了他的策略,放棄了JBuilder原來的純Java核心,改用Eclipse作為其核心,這一改變真是翻天地覆。這對于JBuilder來說,是到底是明珠暗投呢?還是棄暗投明呢?
一、 Java IDE市場異軍突起,JBuilder黯然失色
JBuilder是第一個被廣泛使用的Java IDE,它也因此贏得了無數的獎項,Top Product,Reader’s Choice,Best Product,Jolt Award,以及著名的PC MAGAZINE EDITOR’S CHOICE等等,以至于Borland再宣布JBuilder獲得某某獎項時,程序員們都已經習以為常了。
其實,Borland在IDE市場上應該算是當之無愧的王者,從最早的Turbo系列,到后來的Delphi、C++ Builder、JBuilder等,每一件產品都可以被認為是一件珍品,它們都足以贏得每一位程序員們的心。而Borland也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不管是C還是Pascal還是Java,Borland公司的開發工具都是值得信賴的。簡單的配置、人性化的界面,強大的功能,優秀的幫助文檔,詳盡的例子以及始終如一的穩定表現,讓Borland成為程序員公認的IDE大師,IDE領域無可爭議的王者。
然而,市場終究是市場,它不相信王者,只想信強者。由于開源軟件在最近幾年突然興起,這幾乎出于所有人的預料,開源軟件不僅僅是免費的,而且十分強大,就拿Eclipse來說吧,它可能是起今為止最強大的開源Java IDE之一。
說起Eclipse,那得提一下IBM。由于IBM想要干預Java市場,思來想去,決定先通過Java IDE這一Java市場的總開關來下手,因此,IBM在2001年將自己的Eclipse捐獻給了開源社區,從此,Eclipse開始了它的傳奇生涯。2003年,經過短短2年多的發展,Eclipse從一個無名小子變成了深受程序員歡迎的Java開發環境;2004年,Eclipse 3.0 正式發布,真正成為一個完美的、可擴展的開發環境;2005年發布的Eclipse 3.1 版本,30天內下載量居然達到100萬之巨。而最有吸引力的是Eclipse的插件機制,最新的Eclipse3.3據說有60多個開源項目,這其中包括涵蓋企業應用開發、嵌入和設備應用開發、富客戶端平臺、富互聯網應用、應用框架、應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面向服務架構等,Eclipse的鐵蹄,已經踏遍JBuilder的世襲領地。
在Eclipse的強大攻勢下,JBuilder很快就力不重心了。而Eclipse只有了3年,就從JBuilder手中搶走了積累了10年的市場,從此Eclipse成為了Java IDE戰場上的勝利者。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