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軟件的規模與復雜性,使得其體系結構成為CAD軟件開發及應用能否成功的決定因素.CAD系統模塊的劃分、模塊間的聯系方法、CAD系統的組成部件等正成為CAD領域中倍受關注的問題。
CAD系統模型取決于其建模目標.進入90年代以后,CAD技術和應用需求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技術上,“并行工程”要求某一領域的方法能夠和其他專業技術在同一環境中有機結合;在需求上,隨著CAD應用領域的擴大和專業深度的縱深發展,人們更傾向于選擇有針對性的專業應用軟件,傳統的大而全的CAD系統逐漸被支持二次開發的CAD支撐系統所取代.在CAD系統再次開發成為必然的今天,CAD系統的開放性成為各開發層次用戶的主要關注點。
針對CAD系統的開放性,曾先后出現了許多類系統模型,代表了CAD技術與產業發展的不同階段.面向對象軟件工程(Object-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技術的興起,使CAD系統模型的發展達到一個新的階段.此后,組件技術的逐漸成熟又為CAD系統的建模引入了新的思想。
本文系統地分析了以數據為中心、以執行為中心和面向對象的CAD系統模型的構成及其優缺點.在此基礎上,運用基于組件的軟件工程技術,提出了一種結構層次清晰,各模塊接口規范,聯系簡潔,易于擴充的兩級總線模型,并詳細地分析了該模型中各組成部件的功能和聯系方法,最后給出模型的應用實例和結論。
1 幾類CAD系統模型
1.1 CAD系統模型的設計目標
當前,CAD系統模型的設計目標是提高實際應用的CAD系統的開放性和集成性,同時,作為一種典型的交互系統,效率也是一個重要目標。
CAD系統的開放性包括數據的開放性、功能的開放性及系統的可擴充性.是否具備良好的開放性基本取決于系統模型.CAD系統的集成性是指通過一致的信息描述手段和處理機制將各功能子系統統一到同一個集成環境.集成性的好壞也基本取決于系統模型.CAD系統的效率通常包括系統運行的效率和應用開發的效率.運行效率是系統運行時的時空復雜度,而應用開發的效率指開發的難易程度和執行效率.效率大部分取決于系統模型,也與系統的具體實現有關。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