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過fdisk進行硬盤的分區
1.首先使用“sfdisk -l”命令查看硬盤信息。在命令窗口中輸入該命令后,系統顯示了計算機中的所有硬盤的大小。當然除了這個命令外,我們還可使用“sfdisk -s”、“df”、“fdisk -l”等命令,這里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2.在命令行中輸入“fdisk /dev/hdX”后回車。(/dev/hdX是具體你想進行分區操作的硬盤編號,如“a”表示第一塊硬盤,依此類推)。
3.進入分區界面后,按M鍵可以看到相關的幫助。輸入N表示建立一個新的分區,之后根據提示選擇建立分區的類型,這里我們按下P建立一個主分區。
4.接下來是選中分區的區號,在這里有1~4可以選擇,本例中選1。然后輸入分區的大小,但是這里有一個麻煩的問題,就是在Linux中fdisk是使用柱面來顯示硬盤的總量,所以我們必須先輸入開始的柱面,然后再輸入結束的柱面??捎靡粋€簡單的方法用來換算分區大小,如我們有一個80G的硬盤,可在系統要求我們輸入開始柱面的時候看到總的柱面是9729,此時可用下列公式來計算每個分區的柱面大?。骸胺謪^的大小/總磁盤容量×9729”。在得到這個柱面大小后,我們就可以通過“開始柱面+柱面大小”得到結束的柱面了。
5.完成分區大小的設置后我們只要輸入W,這樣整個分區操作就結束了。最后輸入Q退出分區程序。如果你要做多個分區或擴展分區只要重復這些步驟就可以了。
二、通過parted來建立分區
parted命令的使用方法并不復雜,也便于理解。
1.在命令窗口中輸入“parted /dev/hdX”后回車進入分區界面,我們可用print命令看到硬盤的分區情況和硬盤的大小。
2.使用mkpart命令來建立分區,命令如下:
mkpart primary ext3 1024 2048
其含義是從磁盤的1024M的位置開始到2048M的位置結束建立一個ext3格式的大小為1024M的主分區。
三、刪除分區
不管是fdisk還是parted建立的分區,都可以刪除。篇幅所限我們就只說在parted中刪除分區的方法了。在圖2中每個分區的前面都有一個數字,這個數字就是分區的編號。找到想要刪除的分區后輸入“rm X”就可以了,其中X就是分區的編號。
四、格式化分區
格式化分區使用mkfs命令,如“/sbin/mkfs -t ext3 /dev/hdb3”,其含義就是將分區hdb3格式化為EXT3的格式。當然除了EXT格式,還可以格式化為FAT的格式,具體命令如下:
/sbin/mkfs -t msdos /dev/hdb3
當然如果你安裝了多操作系統,那么就可以在Windows中看到這個在Linux中建立的DOS分區了,不過筆者發現在Red Hat Linux中不可以將分區格式化為FAT32,在以后的版本中應該是可以的吧。
五、讓硬盤啟動自動掛載
例如掛載/dev/hdb1分區到/mnt/hd目錄下
用vi編輯/etc/fstab文件,加入如下內容
/dev/dhb1 /mnt/hd reiserfs defaults
提示:fdisk和parted的參數還有很多,本文中的這些參數是使用最頻繁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幫助文檔。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