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訂標準” 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時髦的詞,而有關各種標準的消息,也不斷充斥耳畔,這也昭告了 “標準時代” 的來臨。生于田野,長于社會,不拘小節的小企鵝 Linux 也未能免俗,各種 Linux 標準也紛至踏來, 這就是“成長的煩惱”吧!而制訂 Linux 標準正逐步成為我國標準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
同樣是制訂標準,小企鵝的出生、成長方式、生存模式以及“它”和我們的相互認知度都對我們制訂 Linux 標準有著重要的影響。
“標準”真的萬能嗎?認為只要制定了 Linux 國家標準, Linux 就可以走上發展的康莊大道,這是一種錯誤也不現實的理解。而在當前標準戰略的大潮中,其實對 Linux 真是“愛它并不容易”,因而在制訂 Linux 標準的過程中,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技巧,要做的事還很多。
國際 Linux 的標準體系
1.POSIX標準
POSIX(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 for Computing Systems)是由 IEEE 和 ISO/IEC 開發的標準系統。該標準是基于現有的 Unix 實踐和經驗,描述了操作系統的調用服務接口,用于保證編制的應用程序可以在源代碼一級上在多種操作系統上移植運行。
1991-1993 年 Linux 剛起步時,適逢 POSIX 標準的制定正處在最后定稿的時候,POSIX 標準為 Linux 提供了極為重要的信息,使得 Linux 能夠與絕大多數 Unix 系統兼容。POSIX 目前的最新標準是 IEEE 1003.1-2001。
在最初的 Linux 內核代碼中(0.01 版、0.11 版)就已經為 Linux 與 POSIX 標準的兼容做好了準備。通過對 0.01 版的內核 /include/unistd.h 文件的分析就可見,Linux 在發展初期就想實現與POSIX的兼容。從 Linux 的發展進程也可以看出, Linux 的成長一直有 POSIX 標準的輔佐,沒有 POSIX 的指導,就不會有 Linux 的今天。
2.FSG(Free Standard Group)標準系列
Linux 標準化規范和工作組——LSB (Linux Standard Base) 工作組是 Free Standards Group 的成員工作組。LSB 是 Linux 領域重要和有影響的標準化組織。LSB 工作組以達成 “Standardizing The Penguin” 為目標,制定最基本的標準,如公眾命令集和文件傳輸的格式等,為應用之間的兼容奠定基礎。它致力于開發和推廣一系列的標準,提高不同 Linux 發行版本的兼容性,使得軟件應用得以運行在各種符合 LSB 標準的系統中,同時也幫助協調軟件開發商向 Linux 移植和開發產品。目前國際上流行 的 Linux 版本基本都遵循 LSB 標準,該規范是 Linux 世界統一的重要力量,可以說是 Linux 的工業標準。在 LSB 的發展歷程中較為重要版本是 V1.3,目前最新版本是 2004 年 9 月份所推出的 LSB V2.0,主要是在 V1.3 的基礎上增加了對 C++ 的支持。LSB V2.0 也不能完全解決當前 Linux 應用中所面臨的兼容性問題。
OpenI18N (Open Internationalization Initiative) 致力于增強國際化背景下的軟件應用的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提供一個通用的開放源碼環境,使得全球不同文化、語言的應用程序可以正確地運行和正確地表達。OpenI18N 也制定相關的標準并開發驗證和測試工具包。符合 OpenI18N 標準的前提條件是符合對應的 LSB 標準。
在 FSG 中除了 LSB 和 OpenI18n 外,還有許多有影響的標準組,如 LANANA (Linux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 Authority)、OpenPrinting、Aclearcase/" target="_blank" >ccessibility、DWARF、Open Cluster。它們主要關注于特定的領域應用。
3.OSDL(Open Source Development Lab)標準系列
CGL (Carrier Grade Linux)是由 OSDL 資助的項目,致力于制訂一個符合電信運營商要求的 Linux 標準。它針對網關, 信令服務器、管理服務器等電信應用提出了對 Linux 的增強,滿足集成電信、數據和 Internet 的新一代通信基礎設施的需要。CGL 承諾遵守 LSB 標準,保持 Linux 版本的一致性,并遵守開放源碼的許可協議和開放源碼的開發流程。CGL 支持相關軟件包的測試和認證,是一個完整的體系。
DCL (Data Center Linux)也是 OSDL 資助的項目,致力于制訂一個滿足企業數據中心需要的 Linux 標準。它面向金融行業和制造業等運行關鍵性業務系統。其特征是積極采用新技術,使大型系統能運行關鍵性業務并承擔高風險和重負荷。
DTL(Desktop Linux)是 OSDL 新近資助的項目,旨在推進 Linux 企業級的桌面應用。該項目目前處于籌劃期,對外發布的信息較少。據可靠消息,受中國大力推進桌面 Linux 操作系統的影響,OSDL 將加大與中國的合作力度,特別是在桌面 Linux 領域。
4.United Linux(UL)
2002 年 6 月,Caldera、 Conectiva、SuSE 以及 Turbo Linux 公司宣布成立 UNITED Linux 組織,計劃使 Linux 的開發與認證工作圍繞一個全球統一的商用 Linux 版本進行。UNITED Linux (簡稱 UL)將滿足企業用戶對標準的商用 Linux 版本的需要,該版本能跨越軟件及硬件平臺,從而加速企業采用 Linux 。
根據達成的協議,四家公司將通力合作開發一個通用核心的 Linux 操作系統環境,稱之為 UL 軟件。四家合作公司將在 UL 操作系統上捆綁自己的增值產品與服務,并以各自的品牌進行市場與銷售。幾乎每個為商務提供部分技術架構的供應商都表示支持 UL,包括系統與軟件供應商 AMD、Borland、CA、富士通-西門子、 HP、IBM、Intel、NEC 和 SAP。為確保產品的兼容性,獨立硬件供應商與獨立軟件供應商在不同的 Linux 版本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費用來認證他們的產品與服務。UL 將提供一個真正基于標準的 Linux 操作環境,使供應商需要認證的 Linux 版本顯著減少。
因為眾多原因,United Linux 基本上歸于平靜,但對于如何防止 Linux 的分裂、如何簡潔 Linux 生態鏈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我國 Linux 標準的發展現狀
在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信息產業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科技部等部門的支持下,我國 Linux 標準化工作已取得了很大進展。
科技部 “863” 計劃資助了 Linux 相關標準與規范的研究。2003 年科技部通過了中文 Linux 和辦公軟件相關標準與規范(2003AA1Z2010)、中文 Linux 應用編程界面(API)規范(20032268-T-339)以及中文 Linux 系統技術要求規范(20032262-T-339)的立項,由中國電子信息標準研究所牽頭承擔。
?根據系統規劃拆分為以下六個項目:Linux 標準體系研究、 Linux 應用編程界面(API)規范、 Linux 桌面系統技術要求規范、Linux 服務器系統技術要求規范、Linux 用戶界面規范以及嵌入式 Linux 技術規范。
《 Linux 標準體系研究報告》已完成;《 Linux 應用編程界面(API)規范》、《 Linux 桌面系統技術要求規范》、《 Linux 服務器系統技術要求規范》和《 Linux 用戶界面規范》已經進行到征求意見的第二稿,涉及的四份規范是當前在網上備受爭議并受到日、韓兩國冷淡的 “四份標準”;《嵌入式 Linux 技術規范》完成前期調研,形成標準大綱草案,并提交了規范草案。
???? 信息產業部成立了 “Linux 標準工作組”。2004年4月9日信息產業部成立了 Linux 標準工作組以推進我國的 Linux 標準建設。標準組的初始成員由 “863” 計劃所資助項目的參與者擴大到 13 家,隨著 Linux 標準組工作的進行,有更多的企業加入到 Linux 標準組中來,參與企業也覆蓋了 Linux 產業的方方面面,截止 2004 年 9 月 30 日, Linux 標準組共有正式會員 28 家,觀察會員 2 家。
當前 Linux 標準工作組的工作分為五個專題組在推進標準工作組的工作,這五個專題組分別:桌面 Linux 操作系統標準專題組、服務器 Linux 操作系統標準專題組、用戶界面標準專題組、嵌入式 Linux 標準專題組和基于電子政務的 Linux 標準專題組。隨著東北亞在開源軟件領域合作體系的形成, Linux 標準工作組也正在為論壇提供更多的標準及標準相關方向的業務支撐。
制訂 Linux 標準需要注意的問題
1.不能回避知識產權問題和專利風險
試圖通過國家標準爭取市場主動,甚至通過推行國家標準參與世界市場,正在成為信息產業發展的一個傾向。任何國家都需要技術標準管理,然而,如果管理不當,則很可能適得其反,我國在這方面的教訓比較深刻,因而在制訂 Linux 方面需要慎之又慎。
Linux 的首要特征是開放與自由,但開放的東西并不一定是無知識產權的;而開源以及 Linux 領域以 GPL 為代表一批許可證協議族在 Linux 規?;虡I應用方面制造了不少壁壘,反而不如當前大部份商業軟件強調 “Copyright” 而看得更真切。在開源模式下發展的 Linux 缺少必要的軟件的篩選以及剔除機制,也為 Linux 與其商業軟件之間的 “糾葛” 提供了讓人想像的空間。
國家標準是公共知識產權,不能為個人或企業所擁有。專利與知識產權的問題在軟件領域一直就是一個不容易界定的問題,因而在制訂 Linux 標準時,我們需要從何種層次來定義與撰寫標準,規避知識產權與專利方面的影響,需要參與標準的決策者和制訂者擁有極高的智慧。
2.吸引 Linux 生態鏈企業廣泛參與
受思維定勢的影響,一般人認為制訂一個標準、用行政力量公布和推行,就能取得應用與推廣的成功,就能獲得市場主動權和進入國際市場的機會了。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在 WTO 的環境下,這是一條沒有希望的路。要推行 Linux 標準,至少需要有相當廣泛的應用范圍和普及程度,否則任何標準都難以推開。
我國推行 Linux 國家標準,那就應該是符合市場整體利益的國家行為。然而,在標準制定過程,如果僅有少數企業參加,受商業利益因素的趨勢,標準的內容就像廠商產品的用戶說明書,而不是符合市場整體利益的法規規范條款;在國內缺少 Linux 核心技術的情況下,或許受到參與標準制訂者能力的限制,在標準的制訂過程中,避重就輕,難以制訂出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標準。
在 Linux 標準的制訂過程中,需要有眾多的單位來參與,不僅僅只是少數 Linux 企業,而應該包括眾多的 Linux 操作系統廠商、獨立軟件提供商、設備廠商以及科研院所、用戶和社區。Linux 是開放、自由的,因而制訂 Linux 標準的操作方式,也應該是開放、自由的,但需要共同遵守一定的工作規程。
3.實事求是地發展適合中國市場的 Linux 系統
在發展適合我國市場的 Linux 操作系統方面,目前還沒有擺脫 “漢化” 思想的束縛和模仿微軟操作系統的思路。這說明,中文 Linux 在國內的市場上還不成熟。一個可供的選擇是倪光南院士多次提出的主張:擴大 Linux 應用范圍(這個應用范圍包括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也包括算法語言和編程工具等),通過政府訂購等方式大力促進全國普及,通過公平競爭形成 “拳頭” 產品和集團企業。
Linux 應用中國必將走到世界的前頭,中國需要解決 Linux 規?;瘧弥械囊恍╆P鍵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關鍵問題,需要有能力。目前中文 Linux 版本不少,但有實質意義的東西并不多、甚至沒有,當前我們根本就拿不出一個由中國人定義的 Linux 操作系統體系框架。
4.如何快速提高技術實力
我國需要發展自己軟件領域的核心技術,需要打破商業公司的市場控制,當前盛行的開放源代碼思潮,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發展軟件產業的思路,在人類歷史進程中沒有什么比文化變革更能提供更大的機會了!
在信息技術領域,控制市場的技術力量最終是要靠技術實力來打破。在技術不成熟、不穩定和缺乏實力內容的情況下,以為通過國家標準行政手段就能解決信息技術問題和獲得市場主動,那是不切實際的一廂情愿。
我們不要被“標準熱”燒昏了頭腦,希望業內人士能在熱潮中有清醒的認識,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與提高技術實力方面,通過自己的技術實力的增長來實現打破控制和獲得主動權的期望目標。
開源模式與開源社區文化是 Linux 發展的動力,正是國際社區的生機與活動,推動了 Linux 的發展。而反觀我國,開源的影響在國內卻是 “星星之火”,而 “難以燎原”。在國內又多少人、多少企業去正視國內開源的發展與生存,讓開源社區游離于我國推進 Linux 戰略之外,未免讓人莫名。
推進我國 Linux 標準的策略
·明確目標――制訂什么樣的標準。制訂 Linux 標準的目的就是為改善 Linux 的可用問題,促進 Linux 的互聯互通互操作,提高 Linux 的軟、硬件兼容性等。實現這些目標,有多種方法,標準應依據當前的技術能力和應用需要而定,身體力行、量體裁衣,以當前能解決問題為標準的立足點,階段性、步驟性實施標準制訂過程。
?? ·民主集中,爭取眾多的參與者。開放與封閉是辯證的, Linux 是開放,但 Linux 標準的制訂在某些階段需要封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有助于腦力的激蕩和促進創新,但不利于最終統一意見的形成。因此在制訂 Linux 標準的過程,應盡可能地吸引眾國內外企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政府機關、用戶、社區等積極分子的廣泛參與,集思廣益,形成標準制訂過程中的民主環節;而通過 Linux 標準工作組制訂合理的議事規則和問責機制,形成最終的集中過程。通過民主集中的原則將有助于 Linux 標準的廣泛性與代表性。
?? ·建立政府支持機制,讓開源之火在神州燎原。不至于使我國的 Linux 事業成為無源之水,我們應固守“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執著精神,分析與研究國外成功開源社區的成功模式,讓社區不僅僅只是個人的社區,而應成為為企業和用戶提供直接/間接技術支持和服務的社區。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國內開源社區最大的區別是企業對社區的參與程度。我們不僅要呼吁眾多國內企業積極行動起來支持我國開源社區的發展,也希望政府建立支持機制,不但向開源社區提供物質資源上的扶持、激勵,而且也要引導和規范開源社區發展,并對支持開源社區的企業給予以優惠措施等。
?? ·匯聚資源,攻關推廣應用中的重點關鍵難題。在當前我國并不具備 Linux 核心技術的情況下,如何快速地提高整體水平,便捷的方式是通過政府建設的公共服務平臺匯集資源,組織重點課題的攻關,成果共享。國家軟件與集成電路公共服務平臺目前正在組織建設的“ Linux 核心技術應用支撐服務體系”將為 Linux 標準的制訂和 Linux 的應用推廣提供有力的支持。
推進 Linux 應用是一個系統工程,而 Linux 標準的制訂也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安环e硅步,無以至千里”,建議由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統一協調,優化資源,以施行我國 Linux 標準戰略為契機,建立“ Linux 核心技術應用支撐服務體系”,完善 Linux 產業的底層環節,形成 Linux 標準,共同營造一個有利于我國 Linux 產業發展的良好內部環境。
Linux 要解決的問題和 Linux 標準能解決的問題
業界公認,當前 Linux 操作系統之間兼容性差、易用性差、支持的設備種類難以滿足用戶的需求、能提供滿足用戶需要的關鍵應用少等問題制約了 Linux 的普及應用與推廣。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識之士也都紛紛提出了不同的解決之道,其中較為共性的結論是,希望通過建立標準,來規范不同 Linux 發行版本,限制不同發行版本之間引起不兼容的差異性。
而基于當前國際和國內 Linux 發展的現狀,國內沒有掌握 Linux 的核心技術,在 Linux 關鍵技術領域,中國人的影響微乎其微。因此即使制訂了一個能解決上述問題的標準,在具體實現上又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坎;消極而言,單純基于國內的技術能力,制訂一個技術性的 Linux 標準也是有很大的難度。但對于 Linux 而言,目前中國對它的吸引力不在于技術,而于中國巨大的市場以及政府堅定的推進 Linux 應用的決心。
因此,我們對 Linux 標準,應該采取一種理性的做法,保持與國際主流社區 Linux 發展方向一致,以中國的應用需求為核心,采取“把國外標準引進來,結合我們的需求,定義 Linux 的應用規范或標準,并結合自己的能力,階段性攻關”,通過國際合作,將共性的東西升華為 Linux 界的共同財富,而在國內保持自身相對的獨立性。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有力地促進 Linux 應用,又有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同時也為我國軟件企業保留了進入國際 Linux 市場的權利。
在 Linux 規模性商業應用方面,我國必將走在世界的前頭,為此我們將責無旁貸要去解決一些關鍵的問題,而這才是我們的價值,才是我們對 Linux 的貢獻,才是我們在制訂標準過程中所需要關注的核心問題。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