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環境管理規范[1] 測試環境搭建
測試環境重要性及意義
1、穩定、可控的測試環境,可使測試人員花費較少時間完成測試用例的執行;
2、 可保證每一個被提交的缺陷被準確的重現;
3、經過良好規劃和管理的測試環境,可以盡可能的減少環境的變動對測試工作的不利影響,并可以對測試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的提高產生積極的作用。
測試環境搭建原則
測試環境搭建之前,需要明確以下問題:
1、所需計算機數量,以及對每臺計算機的硬件配置要求,包括CPU的速度、內存和硬盤的容量、網卡所支持的速度等;
2、部署被測應用的服務器所必需的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中間件、WEB服務器以及其他必需組件的名稱、版本,以及所要用到的相關補丁的版本;
3、用來執行測試工作的計算機所必需的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中間件、WEB服務器以及其他必需組件的名稱、版本,以及所要用到的相關補丁的版本;
4、是否需要專門的計算機用于被測應用的服務器環境和測試管理服務器的環境的備份; 軟件測試
5、測試中所需要使用的網絡環境;
6、執行測試工作所需要使用的文檔編寫工具、測試管理系統、性能測試工具、缺陷跟蹤管理系統等軟件的名稱、版本、License數量,以及所要用到的相關補丁的版本。對于性能測試工具,則還應當特別關注所選擇的工具是否支持被測應用所使用的協議;
7、測試數據的備份與恢復是否需要;
8、模擬實際生產環境或用戶環境搭建。
測試環境管理
一、設置專門的測試環境管理員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