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利用GitHub(3)

發表于:2012-09-04來源:陳志平個人網站作者:陳志平點擊數: 標簽:GitHub
Q6: GitHub還在影響一些什么 A6:讓計算機增強人類智慧 很多年前,在某個名聲顯赫的學府中,兩位先后拿過圖靈獎的牛人有一段對話: 牛人A:我們要給機

  Q6: GitHub還在影響一些什么

  A6:讓計算機增強人類智慧

  很多年前,在某個名聲顯赫的學府中,兩位先后拿過圖靈獎的牛人有一段對話:

  牛人A:我們要給機器賦予智慧,讓他們有自我意識!

  牛人B:你要給機器做那么多好事?那你打算給人類做點什么呢?

  這段對話來自《失控》。牛人A是明斯基,他最喜歡將人類看做有血肉的機器,他的框架理論成為認知心理學、人工智能入門基礎。牛人B則是恩格爾巴特。當明斯基1961年發表他著名的文章人工智能走向時,恩格爾巴特還籍籍無名。直到次年,恩格爾巴特發表宏文:人類智力的增強:一種概念框架。提出不同于明斯基的另一條增強人類智力的道路:不要嘗試發明自動打字的機器,而是嘗試發明鼠標,并且他真的發明鼠標成功了!

  從近些年的發展來看,仍然是明斯基占上風,但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明斯基的人工智能方向又有多少年沒有大突破了?相反,來自恩格爾巴特的群件、集體智慧等思想,逐步成為步入Web2.0時代之后的共識。無關對錯,可以說,恩格爾巴特為增強人類智力,提供了可行的框架。與其去發明聰明的、昂貴的、功能一體化的智能機器人,還不如發明類似于鼠標這樣笨笨的、廉價的、功能單一的人類智慧服務單件。明斯基的機器人很容易陷入死胡同,沒有上升到哲學的高度?,F在慢慢又回到恩格爾巴特這個方向來了。比如現在IBM開始宣傳的認知計算。

  從git與GitHub設計與解決的問題本質來看,明顯加速了代碼生產流程,促進了卓越智力產品的誕生。這就是一種典型的web2.0對智力生產流程的改良與人類智慧的增強。同樣,某種意義上,小說寫作網站也起到類似作用。但是,學術界尤其是社會科學類的智力產品生產似乎還停留在一個古老階段。在開源領域,好想法層出不窮,極客影響極客,最終產生的是酷玩意。這些酷玩意拋棄浮華,直奔問題本質。那么,有沒有科學界的GitHub??

  類似問題層出不窮,以下為其他領域產品不完全名單。

  學術研究

  除了較早的arXiv、PLoS之外,較有氣象的可以推薦mendeley、開放期刊目錄

  數據

  buzzdata:數據分享更容易

  科學計算

  opani:雛形中,支持R、Python等多種。

  教育

  OpenStudy:一個社會性學習網絡,通過互助來更好地學習,主題涉及到計算機、數學、寫作等。

  openhatch: 通過練習、任務等幫助新手更好地進入開源社區

  Q7:除了GitHub,還可以選擇什么?

  A7:nil

  因為進化的需要,多數裸猿存在選擇強迫癥:哪種程序語言更好?哪個web開發框架更好?當然,最令宅男技術男們羨慕的問題是,高白瘦御姐還是青春小蘿莉好?:D

  除了GitHub之外,

  中國山寨品是不是更好?(為什么不寫他們名字,你懂的,山寨品總是善于爭論誰是第一個山寨的,各自的排名先后:D)

  免費的BitBucket是不是更適合Python程序員?

  作為一名折騰族,我不自己搭建一個gitlabhq,是不是對不起自己?

  我們可以理解,正是因為無數條分岔路口,讓人類不再受制于某種基因、特定疾病、獨裁家族,從而擁有無限的可能。但是,這種選擇強迫癥與遠古時代可憐的信息量相比較,

  今天這個大數據時代,它還會有助于人類作為族群的整體進化與作為個體的幸福嗎?

  今天一位一線城市30歲大學畢業生經歷的選擇與孔子整個一生經歷的選擇,純論數量,誰多誰少?

  生命如此短暫,為什么總要將青春浪費在不斷的選擇之中呢?罰你,回頭閱讀心理學家施瓦茨(Barry Schwartz)的TED演講:選擇之困惑——為何多即是少,1百遍啊1百遍。請記住施瓦茨的演講要點:

  更多的選擇不代表更多的自由;

  更多的選擇導致決策的延遲和降低的滿意感;

  快樂之秘訣,在于降低自己的期望值。

  最后,讓我再抒情一把吧,

  美好的事物總是離不開被墻的命運,讓我們靜靜地期待那一天的來臨… 也讓我們在各自行業的努力,讓下一代、下一代、下一代…(希望N<=1,如果N>=4,我做鬼也放不過你們!)不再擁有這一天。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_尤物国产在线一区手机播放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_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