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談ChatGPT:人類的無能反而是人類最后的屏障(3)

發表于:2023-07-01來源:澎湃新聞作者:澎湃新聞點擊數: 標簽:ChatGPT劉慈欣
首先,目前可持續發展所依賴的基礎環境保護,阻止全球氣候變化、對資源開采的節約和節制、基于環保的綠色生活方式等等,其重要性是無需質疑的。在


首先,目前可持續發展所依賴的基礎環境保護,阻止全球氣候變化、對資源開采的節約和節制、基于環保的綠色生活方式等等,其重要性是無需質疑的。在可以想見的未來,堅守并貫徹以上的理念是人類文明得以延續的基本保證。

但是從科幻的視角看,從60億公里外,看一看那個暗淡的藍點,我們就真切地感受到,人類世界在宇宙中是多么的渺小。

對于文明的發展,這樣一個小世界存在著天然的脆弱和不確定性。這些脆弱和不確定性極大地影響著人類可持續的未來。對發展的威脅,它很可能來自發展自身。世界正走在現代化的進程中。盡管近年來遇到了包括疫情、局部戰爭、國際社會分裂和對抗加劇這些挫折,但從長遠的大趨勢來看,現代化的進程不可遏制。

現有的不發達國家和地區全面達到西方的發展程度和生活水平并非遙不可及的事,而如果全世界都進入這樣的發展狀態,我們粗略估算一下,人類將需要4個半地球的資源。所以,要實現人類真正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找到另外3個半地球。

另外也是更重要的就是未來的不確定性還來自地球自然界本身。地球生態系統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處于不斷的波動之中。

例如在漫長的地球歷史中,在地球的地質紀年中,大氣溫度上升或下降幾度,從這個地質紀年的尺度來看那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是對于現代人類社會來說,卻可能是滅頂之災。

地球平均氣溫上升幾度,就會因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全面上升至使沿海地區、沿海經濟區被淹沒,大量人口向內地遷移,進而造成世界經濟的混亂和崩潰。

而地球平均溫度下降幾度將導致全球農業體系的崩潰,是世界處于大饑荒之中。就在現在人們擔憂過量的碳排放導致氣溫上升時,卻很少有人注意到地球的下一個小冰期可能正在到來。在地球這樣一粒宇宙塵埃上,生態圈的長期的穩定,它只是一種幻覺而已。

為了應對未來的種種不確定性,人類社會將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作出不斷的努力。但這也是從我一個科幻作家的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最終所能依賴的力量還是來自于科技的進步。

首先,在地球的生態空間之內,技術的進步可以開發出全新的資源。在歷史上,煤炭、石油和核能取代了木材,合成材料取代了棉花和皮革。在未來,科技的進步能夠帶來更加高效和環保的能源,能夠從之前從未利用過的自然資源中產生出新的材料,能夠培育出適應各種氣候的高產農作物。

無論是在未來變化的地球環境中生存下去,還是努力阻止地球環境發生變化,都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如果從地球向外看,我們就看到了一條更為廣闊的發展之路。太陽系中有著巨量的資源,在八大行星上,在小行星帶中,人類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資源,從水到金屬,從有機物到核聚變材料到核聚變燃料應有盡有。

我們能夠從太陽系的太空中找到的遠不止3個半地球,按照地球最終可以養活 1000億人口計算,那么太陽系中的資源總量可以養活10萬個地球的人口,一個人只有走出搖籃才能實現可持續的成長,而人類文明作為一個整體,要想擁有真正的可持續的未來,也必須走出地球這個搖籃。

否則的話,人類的未來就有可能像阿瑟克拉克在科幻小說《2001太空奧德賽》中描述的那樣,在一片豐饒之中他們慢慢餓死。

這兩個方向的可持續發展都是以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為基礎的,在這方面人們面對的現實并不是很樂觀的。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年份就是2023年,曾經無數次在科幻小說中出現。

對比一下以往的科幻小說中的21世紀20年代和們現在已經變為現實的2023年,我們能有的也只是一聲嘆息。

在科幻小說中的2023年,地球的同步軌道上運行著宏偉的太空城,月球像地球的近鄰近郊一樣繁榮,在火星上已經建成多處人類知名城市,生活著數以百萬的人,在小行星帶進行著大規模的礦業開發。在木衛一的冰封海洋上,在海王星的軌道之外,都有人類開拓新世界的身影。太空航行已經普遍使用核動力飛船,擁有著現在的化學動力飛船所不可比擬的運載和續航能力。

在那個2023年,也就是在科幻小說中的2023年,他們所展望的2023年,10萬個地球正在誕生之中。談到可持續的未來,這應該是一幅符合邏輯的圖景,但在現實的2023年中,我們確實還看不到這幅圖景的影子。

原文轉自: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639458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_尤物国产在线一区手机播放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_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