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語法
測試用例由關鍵字組成,關鍵字的來源有三種:
1從測試庫引入;2從資源文件引入;3從關鍵字表中引入(自定義關鍵字)
圖中有2個測試用例“Valid Login” 和 “Setting Varriables”。第一列是用例名稱,第二列是關鍵字,這些關鍵字來實現具體的測試工作,后面的列是參數列,放置關鍵字需要的參數。Valid Login這個用例其實很清晰,我們通過讀這個用例使用的關鍵字就能清晰的看出是一個登陸的檢驗。
使用參數
我們看到,關鍵字其實和編程語言中的函數很相似,他們有時候要輸入參數(arguments)。關鍵字是否需要參數,需要多少參數,和需要什么樣的參數一般在關鍵字的文檔中給出。你編寫擴展庫的時候如果遵循注釋規范,可以使用libdoc.py或者javadoc(使用Java編寫擴展庫時)生成。
從下圖的2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
Create directory需要1個參數,CopyFile需要2個,而No Operation不需要參數。
我們可以把變量作為參數輸入(${CURDIR}就是一個變量,后面會講解)。
有些參數有默認值,如果你不輸入則會取默認值,如Create File ,第三個參數的默認值是 UTF-8
還有一些我們不常用到的細節,這里就不一一指出了,可以參閱官方文檔的2.2節。
4.指名參數:可以給參數加上名字,這樣參數的意義顯得更清晰(當然得測試類庫提供這樣的支持)
從上面例子中我們能看出 Setting段引入的Telnet 類庫輸入了一個參數 $ ,通過參數前的指名,我們看到這個$代表了所連接系統的提示符。從Test case段 我們看到 Open connection 的第二個參數 ${25},通過參數前的指名“port”我們知道了這個參數代表端口號。
測試用例的描述信息(metadata,也就是元數據)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對測試用例進行描述和標記,這樣有2個作用:幫助用例使用者更清晰了解測試的意圖;在測試執行期間的利用這些元數據動態的控制用例的測試執行(比如根據tag選擇那些用例執行,那些不執行)。
RB的元數據有2種,一種是[documentation],一種是[tag]。
[documentation]幫助記錄有用的信息,記錄結果會保存在日志和測試報告文件中。下圖就是documentation的使用方法,我們用[documentation]這個關鍵字來表示,這是一個描述信息。另外,看測試用例 Variables,[documantation]的參數中可以使用變量。
[Tags]是測試用例的元數據(metadata),能夠幫助完成如下工作:能夠給測試用例歸類,幫助完成相關的統計;能夠根據tags決定執行或者不執行那些測試用例;能夠用tag標記哪些用例是關鍵用例。
下圖的給出了Tags使用的例子。里邊的Force Tags指的是下面的用例都強制打上req-42的標。除非你在用例中使用[Tags]自己覆蓋。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