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企業里面看了一些測試案例的數據準備,發現了一個共性問題:測試數據中存在大量冗余,這些冗余會給后續的測試案例及數據維護帶來大量的成本。 為了便于大家理解,先舉一個例子: 測試信用卡交易金額匯總,測試數據完全從csv中加載,每個測試案例根據csv中的數據,assert特定返回值(由于篇幅限制,這里只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實際看到的情況是,csv完全沒有字段名稱信息,一行里面成百上千個數據,而且還有許許多多類似結構的csv文件作為測試數據)。
在這兩個文件里面,我注意到有大量冗余。以csv格式的測試案例為例,想象一下如果未來這個表結構發生變化(增加或減少字段),那么需要修改所有這些csv文件,會是什么樣的工作量!
在喬梁翻譯的《持續交付:發布可靠軟件的系統方法》一書,其實已經給出了解決思路,只不過由于沒有具體實例,不是很容易理解。 經何勉提醒,發現在《實例化需求》一書中,也提到了類似思路,但同樣都沒有實例,:): 下面我們就以上面例子為基礎,說明一下兩本書中的思路如何具體應用: 應用程序引用數據(Application reference data)是測試無關數據,但它們是應用程序啟動所必需的,這些數據往往是指一些基表和基礎數據; 測試引用數據(Test reference data)是那些和測試相關,但是對測試行為沒有多大影響的數據,在下面兩個例子中,黃色就是測試引用數據
測試專屬數據(Test specific data):真正影響測試行為的特征數據
了解了測試引用數據和測試專屬數據的區別后,我就可以介紹測試數據構造第一秘技了: 將測試引用數據和測試專屬數據的準備過程分離,分離復用測試引用數據準備,而將測試專屬數據保存在測試腳本中。 具體的做法是,第一個例子中,我們建議在每個測試案例里面,先使用一段公共程序為每個案例準備一樣的測試引用數據,然后再用UPDATE語句來將測試專屬數據導入,測試案例的偽碼如下: 測試案例1 從CSV導入測試引用數據
測試專屬數據導入
測試執行 測試驗證 (總和是1024.32) 測試案例2 從CSV導入測試引用數據
測試專屬數據導入
測試執行 測試驗證 (總和是428.28) 這樣做主要有兩點好處: 測試案例可維護性:上面這些案例中,測試引用數據由于使用了INSERT語句,它其實會受到數據庫表結構變化的影響,而測試專屬數據準備由于使用 UPDATE語句,不會受到數據庫表結構變化的影響。我們通過統一測試引用數據準備程序,將這種變化的沖擊大大降低,未來數據表結構變更,我們只需修改統一的測試引用數據準備程序而無需修改每一個案例,這其實暗合了DRY原則(Don’t repeat yourself)。 測試案例可讀性:由于我們將測試引用數據準備從獨立出來了,只要看測試案例本身,就可以明確地看到測試專屬數據,被測行為和結果驗證,讓案例可讀性大大提升。 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們再舉另一個例子,假設有一個測試匯率轉換接口,測試輸入是xml文件:
應用測試引用數據和測試專屬數據分離原則,可以看到哪些是引用數據,哪些是專屬數據
因此,在測試案例中,我們會先準備并加載一個基底XML文件,再設置測試專屬數據,下面是利用Robot Framework編寫的兩個測試案例,可以看出,未來如果XML文件的結構有任何變更,我們都只需要修改基底XML文件即可,而不需要修改任何測試案例了
至此,我們想大家已經明白,對于測試數據準備這個步驟而言,將測試引用數據和測試專屬數據分離,會非常有效地提升測試案例可維護性和可讀性。 |
原文轉自:http://www.uml.org.cn/Test/201406185.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