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關者都同意,要測試的用戶數目為1 ,100,200 ,300,400 ,500,1000 , 1500和3000個并發(虛擬)用戶。這些數字與下面表2中給出的各場景相關:
表2.性能測試場景和相關虛擬用戶
設計性能測試用例時通常會被忽略的一方面是:將表2中的場景和一個網速測試或網絡延遲連接以獲得更逼真的測試用例,像對客戶端系統所做的一樣。這是為了模擬用戶將如何體驗不同互聯網連接速度下系統的響應。選定的匹配性能測試的速度是標準LAN速度(這種情況下,1GbpsLAN速度),無線LAN速度,1 Mbps的有線寬帶和0.44 Mbps的無線寬帶。
對于云平臺,只用局域網速度進行性能測試。因此,這一基于云的系統的用以執行性能測試的完整測試用例如表3所示:
表3.性能測試用例
案例研究 –把設計放入執行
一個開源性能測試工具被用來執行所有性能測試的云系統測試用例,因為相對于其他性能測試工具,它允許越來越多的user loads且沒有虛擬用戶許可證限制。
然而,手動執行被用于客戶端系統,因為客戶端系統只能在上網本上運行,所以手動測試更實用。
分布式性能測試方法被用于執行測試,以便工具可以有效地管理代理。
工具的環境設置如圖3所示:
圖3. 分布式性能測試執行的環境設置
性能測試結果分為兩組:云平臺的測試結果和客戶端的測試結果。
表4詳述了云平臺的性能測試結果,而表5顯示了客戶端的性能測試結果。
此外,為了更好地理解,圖4以圖表形式展示了云性能結果。
表4.云平臺性能的響應時間結果
圖4.云平臺性能測試結果
表5.客戶端性能的響應時間結果
從給出的結果,可以進一步解釋幾個研究發現。
研究發現如下:
1.云平臺或(客戶端可從其獲得在線服務的)服務器端系統能夠在性能標準的5秒內響應1到100個虛擬用戶而無任何中斷。
2.雖然云平臺仍然可以成功響應3000個虛擬用戶,但響應時間延遲了,超出性能標準的5秒。
3.在客戶端,最終用戶可能會遇到:在通過客戶端系統獲取在線服務時,云平臺的用戶負載過大,響應時間延遲。
4.比起那些更慢的互聯網獲取,通過使用一個更快的互聯網連接,最終用戶可以更快地獲取在線服務
結論
由于本文的重點是性能測試的測試用例設計,一個展示這些測試用例是如何被用于執行的案例研究為本文提供了論點。很顯然,正確的規劃對保證任何性能測試的成功都非常關鍵。性能測試不應該基于“想要時”或“要求時”。性能測試的測試場景和測試用例需盡可能早地被定義和設計,就和其他類型的測試一樣,比如功能測試。這將決定能否順利執行性能測試,其中包括:性能測試工具的選擇,測試環境的設置,如何做出性能衡量和分析應該做的選擇,性能結果不符合指定準則時擴大云平臺的行動計劃,以及執行測試的時間和資源。
這些到位了,任何經過了嚴格性能測試的系統,一旦置于生產環境中,都能夠應付日益增長的負載量,并且對服務其用戶更穩定,更反應靈敏。
原文轉自:http://www.ltesting.cn/deltesting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