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組合業務性能測試:通常不會所有的用戶只使用一個或者幾個核心業務模塊,一個應用系統的每個功能模塊都可能被使用到。所以Web性能測試既要模擬多用戶的 “相同”操作(這里的“相同”指很多用戶使用同一功能),又要模擬多用戶的“不同”操作(這里的“不同”指很多用戶同時對一個或者多個模塊的不同功能進行操作),對多個業務進行組合性能測試。組合業務測試是最接近用戶實際使用情況的測試,也是性能測試的核心內容。通常按照用戶的實際使用人數比例來模擬各個模板的組合并發情況。
由于組合業務測試是最反映用戶使用情況的測試,因而組合測試往往和服務器(操作系統、Web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性能測試結合起來,在通過工具模擬用戶操作的同時,還通過測試工具的監控功能采集服務器的計數器信息,進而全面分析系統的瓶頸,為改進系統提供有利的依據。
用戶并發測試是組合業務測試的核心內容。“組合”并發的突出特點是根據用戶使用系統的情況分成不同的用戶組進行并發,每組的用戶比例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匹配。
(4) 疲勞強度性能測試:疲勞強度測試是指在系統穩定運行的情況下,以一定的負載壓力來長時間運行系統的測試,其主要目的是確定系統長時間處理較大業務量時的性能。通過疲勞強度測試基本可以判斷系統運行一段時間后是否穩定。
(5) 大數據量性能測試:大數據量測試分為三種:一種是針對某些系統存儲、傳輸、統計查詢等業務進行大數據量的測試,主要測試運行時數據量較大時的性能情況,這類一般都是針對某些特殊的核心業務或者一些日常比較常用的組合業務的測試。
第二種是極限狀態下的數據測試,主要是指系統數據量達到一定程度時,通過性能測試來評估系統的響應情況,測試的對象也是某些核心業務或者常用的組合業務。例如某系統的數據每年只在年底備份轉移一次,則可分別選擇一個季度、半年、一年作為基線,并模擬輸入各個時間段的預計數據量,然后來測試系統的性能,進而預估系統的性能走向。
最后一種就是把前兩種結合起來進行的大數據量測試,主要是測試在極限狀態下、同時運行時產生較大數據量時的系統性能。
由于大數據量測試一般在投產環境進行,通常把它獨立出來并和疲勞強度測試放在一起,在整個性能測試的后期進行。大數據量測試可以理解為特定條件下的核心業務或者組合業務測試。
(6) 網絡性能測試:網絡性能測試主要是為了準確展示帶寬、延遲、負載和端口的變化是如何影響用戶的響應時間的。在實際的軟件項目中,主要是測試應用系統的用戶數目與網絡帶寬的關系。網絡性能測試一般有專門的工具,本書不再贅述,網絡測試的任務通常由系統集成人員來完成。
(7) 服務器性能測試(操作系統、Web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服務器性能測試分為初級和高級兩種形式。“初級服務器性能測試”主要是指在業務系統工作或者進行前面其它種類性能測試的時候,監控服務器的一些計數器信息,通過這些計數器對服務器進行綜合性能分析,找出系統瓶頸,為調優或者提高性能提供依據。“高級服務器性能測試”一般不由測試人員進行,而是由專門的系統管理員來進行,例如數據庫服務器由專門的DBA來進行測試和調優。本書主要討論在測試中常見的 “初級服務器性能測試”,既通過工具對服務器資源進行監控的性能測試。
(8) 一些特殊測試:主要是指配置測試、內存泄漏測試等一些特殊的Web性能測試。這類性能測試或者和前面的測試結合起來進行,或者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獨立進行,本書重點討論前一種情況。后一種情況往往通過特有的工具進行,投入較大,可以不作為性能測試的范疇來研究。
“Web全面性能測試模型”是在上面對性能測試分類和總結的基礎上提出的,主要包含三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Web性能測試策略模型,本部分內容是整個模型的基礎。軟件類型決定著Web性能測試策略,同時用戶對待軟件性能的態度也影響著性能測試策略的制定。本部分內容主要結合軟件類型和用戶對性能重視程度來討論 Web性能測試策略制定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本部分內容將在2.2節進行詳細的討論。
第二部分:Web性能測試用例設計模型,本部分內容是模型的核心部分。主要思想是結合測試工具,把上面性能測試的八項內容進一步歸納,形成五類測試用例:
原文轉自:http://www.uml.org.cn/Test/201106211.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