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到此基本上把要鋪墊的東西都啰嗦的鋪墊完了,下面將著重的把GSM手機和 cdma2000手機在接收方面的性能測試對比的談一下,這種對比其目的是要突出兩種體制的異同,PHS、CDMA95、WCDMA其實在根本上與GSM 和cdma2000是類似的,這里不談的原因有二,一是篇幅所限,二是筆者偷懶。
三、手機誤碼率的測試方法
在談測試方法之前,首先讓我們簡單回顧GSM和cdma2000。GSM是時分、頻分多址系統,它屬于窄帶調制,帶寬200kHz。GSM的傳輸信道是物理信道,其他邏輯信道是共用一個物理信道。GSM采用RPE-LTP對語音進行編碼,把語音數據分成了三類,非常重要的語音數據(Type Ia),重要的語音數據(Type Ib)和其他的語音數據(Type II),其中非常重要的語音數據和重要的語音數據都加了校驗碼,而其他語音數據沒有加任何校驗碼。GSM是第二代無線通訊的標準,后來發展到2.5代 GPRS系統,數據通信能力有所提高。
cdma2000是碼分、頻分多址系統,因此也是一個自干擾系統,同時碼分技術的基礎是擴頻技術,其重要應用就是解決在出現有強烈干擾下的可靠通信問題。它是寬帶調制,帶寬1.25MHz,能有效抑制一些窄帶干擾,采用了RAKE接收機技術,能把部分多徑干擾變成有益的,它是第三代無線通訊的標準,其不僅可以進行語音通訊,而且很重視數據通訊,它比GSM標準有更多的邏輯信道。
從前文中我們知道,衡量數字通信的方法就是把發出的和收到的數據流進行比對,計算誤碼率,那么在具體測試過程中是如何實現這個過程哪?GSM標準規定GSM手機要有“環回模式(loop-back mode)”,其思想是手機要把接收到的數據流再調制后發回來,以便儀表比對數據流,計算誤碼率。GSM手機只要安轉了測試SIM卡,GSM手機的“環回模式”就會被激活,測試設備可以通過下行的SACCH給手機發出命令,使之進入“環回模式”。
cdma2000的標準也規定手機要有“環回模式”,但不是所有誤碼率都是用環回模式來測量,測試SCH的TDSO(Test Data Service Option)就不是用的環回模式,標準規定在這種模式下,測試儀表要發出已知格式和內容的數據流,手機將這些數據解調后也不再調制發出,而是直接對這些數據進行比對,計算誤禎率,另外對F-BCCH、F-CCCH等信道測試也不是采用環回模式,而是用cdma2000中一禎數據中的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位來確定誤禎率,cdma2000為什么采用這么多方法來測試誤禎率,這點主要是不同邏輯信道的特點決定的,由于篇幅所限,筆者在此不再展開討論。
GSM標準在表述手機接收質量,也就是誤碼率BER(Bit error ratio)時,除了用誤碼率這個概念外,還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引入了殘余比特誤碼率RBER(Residual Bit Error Rate)和誤禎率FER (Frame Error Rate)兩個概念,其中又把誤碼率和殘余比特誤碼率根據語音數據的性質分成了II類誤碼率、Ib類殘余比特誤碼率和II類殘余比特誤碼率,而 cdma2000沒有象GSM那樣搞的這么復雜,它就是用誤禎率FER (Frame Error Rate)來說事。大家都看出來了GSM和cdma2000規定的不同,本文篇幅有限不做進一步討論,但這個問題值得深究。
在開始下面的討論之前,還需聲明一句,下文為了能把問題說清楚,引用了標準中的一些規定,但規定是發展的,筆者引用的標準可能與讀者接觸的標準有些出入,幸好本文不是標準解釋,有些出入和不同,大家也都還認可。另外大家也都知道,不論 GSM還是cdma2000都規定了很多不同的band,頻段的不同這就意味其指標,甚至測試方法都可能不同,下文除特別聲明外,GSM的測試都是指 EGSM的測試和指標,cdma2000的測試都是指US Cellular的測試和指標。
四、靈敏度與動態范圍
接收機靈敏度的定義:誤碼率或誤禎率不超過某個指定的值時的最小接收功率。這個指標用來表征一個接收機能正確解調接收到的信號時,所需的最小功率,或者換句話說,接收到多么小的一個弱信號,手機仍能正常通信。這里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始終是說弱小信號,它的含義是這種測試主要是針對手機的射頻路徑性能的測試,這點其實不難理解,當手機射頻路徑的噪聲足以“掩蓋”接收到的弱小信號時,手機是無法正確的解調、解碼的。
由于這種測試是理想成沒有任何干擾情況下的測試,因此有些地方將這種靈敏度稱之為靜態靈敏度。接收機的靈敏度越好,就意味基站發出的功率可以越小,對于碼分多址系統就意味著系統的容量越大。當然,接收機的靈敏度越好,也就意味著在相同條件下,小區基站所覆蓋的區域可以越大。當然,不能無限制的要求手機的靈敏度,這會加大手機的制造成本。
原文轉自:http://www.uml.org.cn/Test/200610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