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App和Native App 誰將是未來

發表于:2014-01-10來源:博客園作者:radom點擊數: 標簽:Web App
Web App和Native App 誰將是未來.本文詳細分析了Web App和Native App的優勢和劣勢,指出Web只是我們作為設計者和開發者所期待的一種理想化結果,是一種趨勢,將會是一個相當久的過渡階段,對復雜產品來說,Native App + Web App也許是個不錯的解決方案。

  本文詳細分析了Web App和Native App的優勢和劣勢,指出Web只是我們作為設計者和開發者所期待的一種理想化結果,是一種趨勢,將會是一個相當久的過渡階段,對復雜產品來說,Native App + Web App也許是個不錯的解決方案。

  AD:

  未來是Web App的天下,還是Native App的天下?作為設計師,我們是應該努力把客戶端的體驗提升到最優,還是在網頁應用層面上做更多的設計?這個一直是大家關心的話題。那么,我們首先應該立體的認識一下Web App和Native App。

  一、Web App

  Web無需安裝,對設備碎片化的適應能力優于App,它只需要通過XHTML、CSS和JavaScript就可以在任意移動瀏覽器中執行。隨著 iPhone帶來的WebKit瀏覽體驗升級,使得專為iPhone等有WebKit瀏覽內核的移動設備開發的Web應用,也有了如App一般流暢的用戶體驗。

圖1 Google Voice 和Google Gmail是Web App的設計典范

  圖1 谷歌 Voice 和谷歌 Gmail是Web App的設計典范

  Web App的優勢:

  1.開發成本低

  2.適配多種移動設備成本低

  3.跨平臺和終端

  4.迭代更新容易

  5.無需安裝成本

  Web App的劣勢:

  1.瀏覽的體驗短期內還無法超越原生應用

  2.不支持離線模式(html5將會解決這個問題)

  3.消息推送不夠及時

  4.調用本地文件系統的能力弱

圖2 街旁和百度小說,采用HTML5實現了接近Native的體驗效果

  圖2 街旁和百度小說,采用HTML5實現了接近Native的體驗效果

  二、Native App

  而App因為位于平臺層上方,向下訪問和兼容的能力會比較好一些,可以支持在線或離線,消息推送或本地資源訪問,攝像撥號功能的調取。但是由于設備碎片化,App的開發成本要高很多,維持多個版本的更新升級比較麻煩,用戶的安裝門檻也比較高。但是比較樂觀的是,App store培養了一種比較好的用戶付費模式,所以在Apple的生態圈里,開發者的盈利模式是一種明朗狀態,其他market也在往這條路上靠攏。

圖3 Gowalla和Awesome Note,是移動客戶的經典設計案例

  圖3 Gowalla和Awesome Note,是移動客戶的經典設計案例

  Native App的優勢:

  1.提供最佳的用戶體驗,最優質的用戶界面,最華麗的交互

  2.針對不同平臺提供不同體驗

  3.可節省帶寬成本

  4.可訪問本地資源

  5.盈利模式明朗

  Native App的劣勢:

  1.移植到不同平臺上比較麻煩

  2.維持多個版本的成本比較高

  3.需要通過store或market的確認

  4.盈利需要與第三方分成

  三、融合

  喬布斯有一次談到這個問題,他說Web是未來,雖然現階段Native給了用戶更好的體驗。如果現在的開發者不有效的利用Web技術,那他就落伍了。但如果過分依賴Web,完全不用Native那也未必就是好事。

  iOS平臺上的App有三類:Web App,通過瀏覽器訪問;Native App,通過App store安裝;第三類叫Hybrid App,它雖然看上去是一個Native App,但只有一個UI WebView,里面訪問的是一個Web App,比如街旁網最開始的應用就是包了個客戶端的科,其實里面是HTML5的網頁,后來才推出真正的原生應用。再徹底一點的,如掌上百度和淘寶客戶端 Android版,走的也是Hybrid App的路線,不過掌上百度里面封裝的不是WebView,而是自己的瀏覽內核,所以體驗上更像客戶端,更高效。

圖4 掌上百度和Naver客戶端都是Web App+Native App的架構

  圖4 掌上百度和Naver客戶端都是Web App+Native App的架構

圖5 掌上百度的架構說明,客戶端嵌套服務端,保證服務的高效迭代與更新

  圖5 掌上百度的架構說明,客戶端嵌套服務端,保證服務的高效迭代與更新

  谷歌的Chrome OS和Android都是操作系統,但走的是兩條路。Chrome OS走的是Web app的路。從Chrome OS 大會上發布的Chrome Web App能看出來,谷歌想為未來的Chrome OS做鋪墊,鼓勵更多的開發者開發出具有應用程序體驗的Web App,正如Chrome OS官網上說的——“Nothing but the web”。而Android走的是Native App的路。Android作為手機平臺的操作系統,明顯更注重應用程序開發,這一點從Android Market可以看出來。也許前微軟首席架構師Ray Ozzie的評價更加一針見血:“谷歌的戰略中Android(以app為主)是在賭過去,而Chrome OS(完全基于Web)則是在賭未來。”

  于是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啟發,你要想服務于未來,必須不斷的跟隨技術發展的腳步,提供更好的網頁服務和體驗。但是人們是活在當下,為了當下用戶的需求,又必須提供現階段瀏覽體驗最好的客戶端產品。但是,客戶端是笨重且遲緩的,它不能像傳統網頁那樣,一有風吹草動就華麗轉身,只能規劃好功能點,一步一步迭代,畢竟用戶的升級成本太高了。所以,就有了這種Web App + Native App的架構,在現有條件下給用戶最好的瀏覽體驗和升級迭代。

  四、未來趨勢

  雖然我們都愿意相信,當Web的體驗和Native的體驗逐漸趨近的時候,人們更愿意把精力花在內容獲取上,而不是軟件交互上,但是現階段的交互體驗,恰恰是影響人們獲取內容的主要短板。所以,趨勢擺在那里,我們卻無法預測這個時間差。

  就跟電腦端的應用一樣,雖然現在Web化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了,但是還是無法取代你本機安裝的一些工具類的、游戲類的應用,在Web技術沒有達到本地應用的效率和體驗之前,Web是無法顛覆Native的。

原文轉自:http://www.cnblogs.com/radom/archive/2012/03/05/2381155.html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_尤物国产在线一区手机播放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_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