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tional交付平臺:軟件組織質量治理[3] 軟件測試
風險規避
在軟件與系統交付周期中控制質量流程為組織提供了更多降低風險的方式。
通過在每個交付期按進度進行質量檢查,管理者可確保團隊的工作成果符合標準,以便隨時部署產品。
利用連續的、集成的自動化控制,每個行動小組都可以利用來自于先前活動或階段的工件。這樣就可以增強功效,生產力和工作流;它還創建了審查路徑,提供了流程確認,規避錯誤及失敗的風險。
使用能夠互相比較的度量,管理者可以較為容易的精確指導他的團隊以減少風險源。例如,通過比較各個階段間的編碼生產,他們可以在某一階段內發現潛在的問題。同樣地,通過比較版本間的性能數據,他們可以評估出所使用的質量度量是否帶來了實際的性能改善。
即將發行的 Rational 產品版本將會提供日志及跟蹤能力以幫助加速定位及修復應用開發過程中的問題。在軟件與系統交付階段及活動間使用這些產品,將會幫助團隊通過對日志事件進行系統化的整理、關聯與分析,從而確定問題的根源,而這一切都將使用一種公共的 "語言。"
市場優勢
軟件市場充斥著低質量標準和失敗的項目。一貫生產高質量軟件的公司可以實現絕對的競爭優勢。根據 Cutter Consortium 的報告,約有三分之一的公司聲稱它們的軟件充斥著大量缺陷;有更大比例的公司宣稱它們缺乏足夠的軟件質量保證系統。與此種情況相對的是,擁有有效質量度量的公司往往具有很好的聲譽,諸如具有高質量的內部系統、生產高質量可信賴的軟件?;诖?,它們能夠建立并拓展廣泛的忠實用戶 -- 即使在市場日趨商品化與未知品牌的情形下。
成本效益
使用治理結構形成內部質量文化可以幫助軟件組織實現更好的投資回報。相比較花費80%的開發時間用來識別與改正錯誤(如上所述),組織可以投入更多時間用來進行創新。 正如行業專家 Philip Crosby 提到過的,一旦您利用組織轉型將治理結構做到位,所有成員都將隨著一個明確的流程取得一致,那么這一切都會是"自由的" 。當您能夠自始至終的(例如,從需求匯總開始)構建質量過程的集成化、自動化,您就已經建立起了支持項目進度與成本約束的基礎。最終,您會擁有這樣一家組織,它的開發者們關注于價值增值特性和質量-- 管理者能夠不斷評估最終用戶的反饋從而改進產品線以滿足用戶需求。
為管理者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
各公司采取措施留住好的員工,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員工工作在輕松并且不受細節困擾的環境中。 就職于擁有質量度量的軟件公司的管理者不必覺得他們工作在一條線上--就像他們明明知道權交付的產品存在缺陷一樣。除此之外, 質量體系所提供的連貫性和可預見性允許他們不斷改變項目方向而不必重定范圍與修正錯誤。它們能夠滿足時間期限,并為最終實現既定目標的項目里程碑:評估項目價值與進度,確保符合商業策略,及時決策是否值得投資,以及完成項目需要的資金。
適應技術的變革
Rational 很早就意識到治理軟件質量不僅僅是管理所關注的內容;它極大的影響了軟件組織中的每個人,還有商業成果。無論今天還是未來, Rational 的使命就是幫助客戶支持靈活的品質管理體系,以適應不可避免的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組織轉型。 隨著這一使命我們應該達到一種共識:轉型往往是不斷演進的過程;Rational 的 Software Delivery Platform 促使組織運用可選擇可迭代的方式實現產品與流程以取得重大成果。
最近,Rational 組織已為采用了基于面向服務的架構(SOA)的組織開發并集成了質量治理工具及服務工具。這些架構使得指揮鏈和軟件開發實踐中的變更成為必要,而這些正是許多組織試圖挑選與評價的。IBM 的集成化平臺加上深層次的過程經驗可以幫助建立一個自動化的 SOA 治理結構,它明確了質量責任,確保了應用完整性、符合商業策略,保護了投資 -- 不論現在還是未來。這些能力將作為一種模型服務于未來的質量,這使得軟件交付組織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強大的新技術。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