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6日,IBM軟件以21億美元的價格,將與其合作了二十多年的“老朋友”——Rational軟件公司納入麾下,進而成為IBM軟件的第五大品牌。而此次收購,可謂IBM軟件的錦上添花之作。其原因更多地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同唱一首開放之歌。
在應用軟件開發工具市場,Rational一直處于領導地位,所提供的產品涵蓋需求分析、建模、設計開發、軟件測試整個軟件生命周期,在軟件生態環境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同時也為J2EE、.NET、Linux以及其他平臺的應用開發提供廣泛的支持。但是,統一建模語言(UML)雖然最初由Rational發起,但實際上并不為其一家所擁有。IBM軟件所倡導的跨平臺、開放標準,與Rational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二,是IBM EBOD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2年11月,IBM在提出E-Business On Demand(隨需應變電子商務)戰略的時候,Websphere、DB2、Lotus、Tivoli作為實現EBOD的核心,但當時仍缺乏一個基于開放標準的軟件開發平臺,來提高軟件項目的速度、質量和預測性。Rational客戶遍及全球89個國家,雇員超過3400人,使用其軟件工具的開發者估計超過60萬,可滿足IBM的客戶實現EBOD的需求——這是關鍵之舉。收購Rational,使得IBM成了惟一能把軟件的所有環節集成的供應商,Rational帶給IBM的正是其欠缺的一塊。
其三,對當時的勁敵——BEA是致命一擊。
2002年以前,BEA還是應用服務器市場的老大。而在2002年的時候,IBM已經具備了與BEA平分秋色的實力。更為重要的是,Rational同時還是BEA作為密切合作的伙伴之一。收購,使得本來在產品上就很單一的BEA,更顯得勢單力薄。而且,BEA當時也并沒有對此做出反應,這在無形中幫助了今后IBM在中間件領域的全面開花。
盡管Rational被IBM軟件認為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一次收購,但是21億美元的大手筆,仍不免有“大魚吃小魚”之嫌。業內對此關注在很大程度上也在于此。
收購半年之后 Rational還能保持中立嗎?
在收購半年之后,業界仍然是余震未消。
盡管IBM堅持Rational仍然保持其企業軟件設計、測試工具的平臺無關性,就和過去一樣。但分析家、顧客和合作伙伴——尤其是那些工作在微軟平臺上的人對此表示懷疑:一直以來都以平臺中立而成功的Rational,還能保持中立嗎?
對此,原Rational市場部負責人、現IBM Rational軟件產品市場副總裁Eric Schurr強調,IBM對非IBM平臺的支持?!霸试S我們為更大范圍的顧客服務,我們將繼續支持其它平臺。我們不會強迫ClearCase的顧客來使用WebSphere。但當顧客們看到集成所帶來的利益,也許他們會愿意嘗試一下?!盜BM采取的是這樣的一個態度。當時,IBM已經把ClearCase Lite(一個需求管理工具)集成到WebSphere應用開發工具包中——和公司其它產品的緊密集成卻不可避免。
“會有一些顧慮”,關于IBM接管Rational這件事的負責人說,“但是到目前為止,傳遞出來的信息是‘相信我們’?!?/P>
“周歲生日” IBM備了一份大禮
一年之后,在Rational 日漸緊密地和IBM的產品綁定的同時,仍繼續支持.NET平臺。
從客戶的角度來看,他們使用的大多是混合的環境,包括微軟的技術,同時也包括一個服務器的環境,其中可能有微軟的服務器以及其他的操作系統。IBM的承諾是:支持對我們的顧客來說重要的所有平臺。以XDE產品為例,他們完全集成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開發環境,同時還對.NET提供了新的支持,他將象VS .NET的一部分一樣工作。我們還繼續保持在Redmond的工程組,這樣以便保持和微軟的緊密聯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剛剛加入IBM軟件集團的“周歲生日”之時,Rational就成功地完成了與IBM公司的整合,而且取得了驕人的發展業績——2003年,Rational取得了2位數的業務增長,并連續第6年在IDC全球市場評比中占據領先位置。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