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Studio 2010最大的亮點恐怕要數集成在Visual Studio Ultimate 2010和VS Test Professional 2010中的MS Test Manager這套工具了,它可以說是為承擔絕大部分測試工作(有統計說是70%左右)的手工測試人員提供了一套專門為他們量身定制的IDE (集成開發環境),我擅自把它叫作ITE(集成測試環境),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套ITE的出現,意味著手工測試人員將從目前“大刀長矛”的時代一步跨入“半自動步槍”的時代。
既然說VS 2010提供的這套ITE相當于一支半自動步槍,那么這支半自動步槍究竟在哪些地方實現了50%的自動化從而也相應地減少了測試人員50%的手工勞動呢?我希望自己能在4月12日VS 2010正式發布前后的一段時間里抽出足夠的時間用幾段博客的篇幅試著把這個問題講清楚。
在Test Manager中最引人注目的自動化功能,我個人認為,莫過于對Bug信息的自動收集了。打個比方,在今天,如果某測試人員小張發現了一個Bug ,那么她通常需要憑自己的記憶把遭遇到這個Bug之前自己所做的操作步驟或詳或略地記錄下來,然后通知相關的開發人員小李(譬如通過Bugzilla)。而如果小李無法根據小張提交的Bug報告上的信息在自己的機器上復現小張提交的這個Bug,他通常會把該Bug報告退回給小張,讓她補充更詳細的說明或要求她再附一張屏幕截圖。如果運氣不好的話,很可能經過好幾個這樣的來回,小李也復現不了小張報告的那個Bug,不用說,這時候兩個人都可能會因為這個Bug耽誤了自己手里的其它工作而感到惱火。
雖然上面描述的這種被軟件人戲稱為“Bug乒乓”的現象聽起來可能有些極端,但任何一個開發人員或測試人員對此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這樣的倒霉事可能昨天還曾降臨到自己頭上。而VS 2010中Test Manager很可能會讓這種所謂的“Bug乒乓”現象永遠成為歷史,它可以讓每一個象小張這樣的手工測試人員很容易地“寫”出一份要多翔實就有多翔實的Bug報告來。這樣的一份Bug報告可以涵蓋對每一步操作的說明、一張出錯時刻的截幕屏圖、完整的系統配置信息,甚至是一段帶時戳的操作視頻或完整的可用于進行精確調式的機器運行記錄(在VS 2010中這被稱作IntelliTrace,下圖就是它的“長相”)。
更為神奇的是,如果小張是在由Lab Manager(VS 2010中的另一個“殺手锏”)管理的虛擬測試環境中運行的測試,她還可以給整個測試環境拍張“快照”,然后把“環境快照”的鏈接連同Bug報告一起提交給小李,這時小李便可以通過這個鏈接直接坐上“時光倒轉快車”回到那個讓他苦苦尋覓的Bug作案的時刻,親眼目睹那個神出鬼沒的小“蟊賊”的廬山真面目。
各位看官,請相信我寫的可真不是科幻小說,不信有圖為證:
一份由Test Manager自動生成的完整的Bug報告(參考下面幾幅圖)可以包括如下所有信息:
每一步測試操作(人寫的)
屏幕截圖
操作日志(機器記錄的)
系統配置信息(CPU的頻率、內存的大小、操作系統的類型和版本、瀏覽器的類型和版本以及Build的版本)
事件記錄(即Event Log)
可用于精確調試的系統運行時軌跡(即IntelliTrace)
帶時間索引的操作視頻
測試環境快照的鏈接
(帶時間索引的操作視頻)
(完整的系統配置信息以及Build信息)
作者:君子不器乎
出處:http://taokey.cnblogs.com/
本文版權歸作者和博客園共有,歡迎轉載,但未經作者同意必須保留此段聲明,且在文章頁面明顯位置給出原文連接,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