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Runner性能測試的幾種業務模型設計軟件測試
一個訪問量達到百萬級別的門戶網站及奧運會訂票系統等這中用戶數較多的系統,進行性能測試是必須的。要不就和產品演示會上出現的笑話一樣,風險投資商提出的問題是這個網站能支持多少用戶同時上線,項目經理居然說沒有進行這方面的測試。全場嘩然。。。。
對于性能測試的第一步是怎么去根據業務的實際模型分析出具體的測試場景及性能測試的指標。
一、 性能測試業務邏輯理解的一些基本概念
1、負載測試和壓力測試的區別:負載測試在于確定最終滿足系統指標的前提下,系統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載測試,壓力測試的目標則在確定什么條件下系統性能處于失效狀態。
2、吞吐量(Throughput):指單位時間內處理的客戶段請求數量,直接體現軟件系統的性能承載能力。
3、并發(Concurrency):多個同時發生的業務操作。例如100個用戶同時點登錄21CN郵箱和同時在線人數不一樣。比如說21CN通行證用戶登錄的有1萬個可能只有20%的人在看博客,10%的人在看相冊,30%的人在查看郵件,10%的人在查看播客,10%的人在看視頻點播,10%的人在逛論壇等等
但是同時在線人數就是1萬,并發用戶就是針對每個系統的具體人數。
二、幾種常見的業務模型設計
1、 e家廣告系統:
(1)具體的業務參數要求:
系統要達到4000萬日均PV,則需要平臺可以處理4000并發/秒。根據選中的服務器的性能,處理能力約為2000個HTTP并發/秒或1000個流媒體并發/秒。假設這4000萬PV中有圖片的PV占3000萬,流媒體的PV占1000萬,則需要WEB服務器及流媒體服務器各兩臺。
(2)具體的測試設計方法:
(a)平臺的處理能力與要達到的日均PV的能力的計算關系為:
參數說明:
X:表示整個系統的日均PV值,單位為:萬PV/天
m:平臺最大有效并發數(即用來服務于廣告物料顯示的并發數),單位為:并發/秒,每小時是3600秒,即每個小時處理的并發數為3600m并發,即0.36m萬并發/小時。
y:非高峰時期的平均并發數與平臺最大并發數的比例,0
Y:高峰期(平臺達到最大并發數的70%,平臺負載超過70%以后,將變得不穩定)小時數,0
那么:
日均PV=高峰期并發數*高峰期小時數+非高峰期平均并發數*(24-高峰期小時數)
即:
X=0.7*0.36mY+y*0.36m*(24-Y)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