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做一份備忘錄。原因很簡單,就是三年多以前曾用過一段時間的LR,本以為這次測試會輕車熟路,可不曾想,連最簡單的并發用戶數都忘在哪里設置了,所以鑒于此,才有感做記錄的‘必要性’。所以本文的內容兼筆記和實戰于一身,呵呵。好了,費話少說,let’s go!
首先,我要在本地搭建一個測試環境,而這個測試環境是一個小型的內部網絡,包括一臺1u的服務器,一臺TPLINK交換機和一臺安裝了lr的機器。而為什么要這樣做,原因很簡單,如果使用公司局域網,首先就要受到網絡內部流量的影響以及限流軟件的限制,如果再有一兩個同事開個什么‘雷’呀,‘驢’呀,‘米’呀的下載器,那就更熱鬧了,很難最終把壓力和網絡流量模擬上來,所以我就直接通過網管找來了這三臺設備,給成了一個100m的內部網絡,這樣能夠從根本上確保1000 的并發用戶數(v_user)。
這里要聲明的是,本身用的是loadruner8.0,且是破解版。呵呵,你沒看錯,因為我很窮,沒這份財力去購買正版的lisence,所以這里就只能‘那個’了。同時,為了確保安裝的lr正常運行,我直接將其安裝在了window2003+ie6的平臺上,這是lr比較標準的系統運行環境。在完成安裝和lisence注冊后,下面就來看一下其使用流程。
第一步:錄制腳本
下面就是一個錄制腳本的過程:
因為測試的是WEB應用,所以在創建項目窗口中選擇http協議。
loadrunner_rec_1 style="BORDER-RIGHT: 0px; BORDER-TOP: 0px; DISPLAY: inline; BORDER-LEFT: 0px; BORDER-BOTTOM: 0px" height=412 alt=loadrunner_rec_1 src="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uploads/2009/09/54376_2009092715473116VKt.gif" width=577 border=0>
然后緊接著在下面窗口中填入要測試程序的http鏈接地址,然后點擊確定。這時lr就會啟動ie6并按之前我們設置的網址訪問該應用。
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下面的events在不斷的累加,這些events我們可以看成是一個個http請求處理操作(比如下載js,css,圖片等)。
接著我們點擊該錄制工具的“new action”圖標來新建一個action,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將我們測試流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分別定義,以便在后續分析壓力測試結果時能夠一目了然,呵呵。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