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面層次的測試。今后可能要深入了解開發人員對軟件功能是怎么實現的,去了解整個平臺的架構,只有這樣才能站在整個項目的高度去測試。而之前測試出來的bug,總感覺只是給開發描述bug的出現現象,而不能提出一些本質上的問題。這點對測試要求比較高,難度確實也比較大。通過不斷的學習去實現。
2、尋找bug要準確定位,描述要清楚。如果測試人員每次發現的bug描述不清楚,并且多個問題潛在的錯誤原因是一個,雖然操作可能稍微有些變化,但開發人員在重現bug的時候就要調試跟蹤判斷,很花費時間,而且效率低。所以,提供給開發人員最精確的步驟和準確的描述,可以節省大家的時間。對于不好描述的bug,最好先找開發當面描述一下。
3、與開發的關系整體還不是很協調。對于接口層次的問題,向開發反應時,開發會條件反射的說出:這不是我的問題,是什么什么的問題。事情雖小,但反應出來一個問題:開發對測試有排斥心理。這可能需要時間去解決,溝通真是一門學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心有所向,必可改進。
4、復現率低的問題,如果開發不配合,比較棘手。特別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開發解決都不怎么積極,再加上復現率低,在處理上有一定的難度。這是存在的一個現象,可能需要慢慢去尋找解決辦法。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