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測試經歷(三) 軟件測試
由于我們本來項目管理很規范,文檔實用與齊全,所以,很容易就通過認證,完全是按照要求作的,不是糊弄下混個認證。在這個認證后,計劃在一兩年后在做CMM。我在作QA部門經理的期間除了學習了更多的測試技術與知識外,還把許多理論性的用到實際中,如BUG密度計算,MTTF,代碼行估算與bug估算等等,全用到實際中,測試上,多采用工具檢查,且自己寫程序測試。這樣從一個項目需求開始,根據技術程度,人員技術水平等等,就大概能估計到產品規模大概多少,大概的BUG有多少,基本上我為我們定的是正式測定每千行1-3個BUG,這也是我們的質量標準之一。由于是測試部門,我接觸的項目很多,每個項目我都要參與指導測試,這樣對不同類型的項目不同的策略,就有了不斷的積累,不同規模,不同大小,不同技術采用不同的測試策略。同樣接觸的技術層面也很廣了。每個項目從需求與設計,我都要去看,了解,雖然累些,當真的掌握了很多東西,如從SUN,IBM解決方案,各種UNix 平臺等大型應用開發與測試。同時也能認識到自己在設計中的局限,能更好的設計好產品。
這段時間是我對軟件工程及測試理解認識掌握的好時機,對以后的工作大有幫助。文檔的水平越來越高了,寫得實在且有用。在這家公司也呆了三年,之后我去了家新的公司,因為我主要對項目設計開發感興趣,所以我還是找項目開發的職位,并不想多在測試上,那時我去了一家軟件公司作項目部經理,管理各個項目及組織。我就脫離了測試的工作,又回到了開發與項目,但因為我以前的測試經歷,所以在項目無論開始,設計與測試,我都很注意質量與客戶的要求。
后來就一直在項目開發,技術上。測試會時常用到,公司的測試人員,也都是我培訓帶出來。雖然離開了測試,但還有點測試情節,也時常關心測試的情況,動態,在開發過程中研究些測試技術,安全測試等。主要是基于代碼級別的測試。做些小工具,如屏幕錯誤捕捉工具等等。嘗試用用新的測試工具,國內外測試的情況,朋友還讓我管個測試的QQ群,這樣我與大家的測試交流都沒斷,共享自己的資料,與大家討論,給大家解答與介紹等等。雖然不在測試崗位了,我發現我還是有測試緣的,離不開測試。
無論項目如何,技術如何,所有的測試的基本道理是一樣的,所以大家還是先掌握好基本的,不僅僅是學,而是會用好它。學以至用才能發展下去。而且測試不能因為環境限制而浮躁,老老實的學習用,任何理由都不是理由。深入下去你就是專家。細節決定成敗。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