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發現的缺陷(Bug)為什么總是難以復現?

發表于:2016-12-13來源:簡書作者:IT老李點擊數: 標簽:缺陷
很多公司,問題單提單量是績效考核的很大一部分,甚至占到了90%或更高,這就導致了比較奇葩的現象:問題單提單量高,解決率卻很低。這么說有點誅心的味道,實際工作中懷揣這種

問題1: 復現不了的問題
a. 昨天必現的問題、今天復現不了;
b. 生產環境必現的問題、測試環境復現不了;
c. 測試人員必現的問題、開發人員復現不了;
d. 一套環境必現的問題、另一套環境復現不了;

問題2: 自己的問題復現不了
A:發現的問題很多,也很嚴重,最終復現不了需要攻關解決、降級處理的也不少
B : 提交問題比A可能稍少也可能多,大部分問題在提交之前就分析的很透徹,甚至點出了問題的原因、出現的條件和場景,最終問題全部高效、及時的得到了解決。

出現以上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下面一步一步說。

一、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

經過這些年工作的積累,以及與各領域測試同行的交流,問題復現不了的原因不外乎下面幾個:

  1. 績效導向,提單量影響績效考核
  2. 問題是伴隨出現的,不知道何時出現、如何出現的
  3. 你覺得你知道了根本原因,實際上你不知道
  4. 系統日志記錄不完善、或者根本沒有打開
  5. 測試過程全程無記錄
  6. 問題單缺乏關鍵信息
  7. 高并發、多線程、異步調用復現概率低的問題
  8. 黑天鵝問題

二、解決問題的思路

1. 績效導向問題

很多公司,問題單提單量是績效考核的很大一部分,甚至占到了90%或更高,這就導致了比較奇葩的現象:問題單提單量高,解決率卻很低。這么說有點誅心的味道,實際工作中懷揣這種想法的人其實非常少,這種結果是特定的考核機制下自然形成的,很多身處其中的人可能并沒有意識到。

跟我們平常說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是一致的,比如二套房,大家排隊離婚。

姿勢: 高大上的價值觀引導,績效考核方式是落實測試價值觀的手段
a. 提交問題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這樣測試人員不僅會從技術角度分析產品的實現,還會從易用性等各個角度去衡量產品。
b. 測試的樂趣在于發現問題、定位問題的過程。一般喜歡打探小道消息、對問題刨根究底的人,測試都做的特別好。

現在很多公司已經調整了績效考核的指標,比如阿里同學,重點考核的是上線發布后產品的質量、測試的效率、個人的成長。雖然最后一點有點虛,但是從現在阿里系出版的技術作品看,價值觀引導確實做得好。

問題數量可以作為產品質量評價的一個數據,去衡量產品的質量,但前提是有代碼缺陷密度等基線數據作為支撐,而不能拍腦袋。

2. 伴隨出現的問題

執行測試時都有明確的目的性,這個用例測試的目的是什么,懷疑會出現什么樣的現象。出現計劃內的問題,是很容易復現和定位的。但伴隨出現的問題,你一般不能第一時間抓住它,直到它產生了破壞作用,才能感知到問題的存在。它是在何時因為什么操作出現、什么事件觸發的,不知道。這類問題就比較容易演化為難復現問題。

姿勢:

  1. 保持冷靜,不要激動,保持現狀
  2. 思考一下:你對它做了什么?為什么這樣? 他們兩個什么關系(可能沒關系)? 可能在什么地方、什么操作、什么事件觸發的?
  3. 想明白了嗎?想不明白叫別人一起想。
  4. 不管是否想明白,把操作記錄、組網、數據、配置、狀態全部記錄下來
  5. 在不破壞環境的情況下,嘗試驗證想法;如果問題比較嚴重,考慮另搭環境驗證;
  6. 想法得到驗證后,簡化環境驗證問題,找到問題觸發條件
3. 幾個自作孽的問題

下面這幾個問題,只要做事嚴謹是可以避免的:

  1. 你覺得你知道了問題原因,實際上你不知道
  2. 系統日志沒開
  3. 系統日志記錄不完善
  4. 測試環境、配置文件、環境數據無保留
  5. 操作過程無記錄
  6. 問題單缺乏關鍵信息

以上這些原因都可能導致問題無法復現。發現問題后,分析問題的正確姿勢:

  1. 先別著急提問題
  2. 回想可能是什么事件、什么操作、還是環境變化觸發了這個問題。 如果你有記憶宮殿就好了。
  3. 查閱相關日志、操作記錄進行驗證
  4. 依據問題重要性,保存關鍵的信息
  5. 在現有環境中驗證

    原文轉自:http://www.jianshu.com/p/380e347f301a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_尤物国产在线一区手机播放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_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