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1: 復現不了的問題
a. 昨天必現的問題、今天復現不了;
b. 生產環境必現的問題、測試環境復現不了;
c. 測試人員必現的問題、開發人員復現不了;
d. 一套環境必現的問題、另一套環境復現不了;
問題2: 自己的問題復現不了
A:發現的問題很多,也很嚴重,最終復現不了需要攻關解決、降級處理的也不少
B : 提交問題比A可能稍少也可能多,大部分問題在提交之前就分析的很透徹,甚至點出了問題的原因、出現的條件和場景,最終問題全部高效、及時的得到了解決。
出現以上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下面一步一步說。
經過這些年工作的積累,以及與各領域測試同行的交流,問題復現不了的原因不外乎下面幾個:
很多公司,問題單提單量是績效考核的很大一部分,甚至占到了90%或更高,這就導致了比較奇葩的現象:問題單提單量高,解決率卻很低。這么說有點誅心的味道,實際工作中懷揣這種想法的人其實非常少,這種結果是特定的考核機制下自然形成的,很多身處其中的人可能并沒有意識到。
跟我們平常說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是一致的,比如二套房,大家排隊離婚。
姿勢: 高大上的價值觀引導,績效考核方式是落實測試價值觀的手段
a. 提交問題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這樣測試人員不僅會從技術角度分析產品的實現,還會從易用性等各個角度去衡量產品。
b. 測試的樂趣在于發現問題、定位問題的過程。一般喜歡打探小道消息、對問題刨根究底的人,測試都做的特別好。
現在很多公司已經調整了績效考核的指標,比如阿里同學,重點考核的是上線發布后產品的質量、測試的效率、個人的成長。雖然最后一點有點虛,但是從現在阿里系出版的技術作品看,價值觀引導確實做得好。
問題數量可以作為產品質量評價的一個數據,去衡量產品的質量,但前提是有代碼缺陷密度等基線數據作為支撐,而不能拍腦袋。
執行測試時都有明確的目的性,這個用例測試的目的是什么,懷疑會出現什么樣的現象。出現計劃內的問題,是很容易復現和定位的。但伴隨出現的問題,你一般不能第一時間抓住它,直到它產生了破壞作用,才能感知到問題的存在。它是在何時因為什么操作出現、什么事件觸發的,不知道。這類問題就比較容易演化為難復現問題。
姿勢:
下面這幾個問題,只要做事嚴謹是可以避免的:
以上這些原因都可能導致問題無法復現。發現問題后,分析問題的正確姿勢:
原文轉自:http://www.jianshu.com/p/380e347f30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