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缺陷分類(ODC)簡介
正交缺陷分類法,Orthogonal Defect Classification(以下簡稱 ODC)是一種缺陷分析方法,由 IBM 在 1992 年提出。它通過給每個缺陷添加一些額外的屬性,利用對這些屬性的歸納和分析,來反映出產品的設計、代碼質量、測試水平等各方面的問題。從而得到一些解決辦法來進行改進。例如對于測試團隊,通過 ODC 可以知道測試工作是否變得更加復雜;每一個測試階段,是否利用了足夠多的觸發條件來發現缺陷;退出當前測試階段有什么風險;哪個測試階段做得好,哪個測試階段需要改進等。對于開發團隊,利用 ODC 可以知道產品設計和代碼編寫的質量情況。而給產品用戶帶來的好處就是提高客戶滿意度,減小產品投入市場后的維護花費。
ODC 的工作流程分為四部分:“缺陷分類”,“校驗已被分類的缺陷”,“評估數據”以及“采取行動來改進工作”。下面我們將逐一進行講解。
1. 分類階段
分類,是 ODC 工作流程中的第一步,即需要測試和開發人員分別對每一個缺陷填寫 ODC 屬性。對于團隊成員來說,正確的了解每個屬性的值尤為重要,這樣才能保證他們在分類時盡量選擇正確的選項。
前提條件
有些缺陷管理工具在默認情況下是不支持 ODC 的,這就需要在填寫之前,對缺陷管理工具進行改進,配置額外的屬性。常用的缺陷管理工具包括 Clear Quest(CQ) 和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Version Control(CMVC) 等。需要增加的 9 個 ODC 相關屬性分別是。
對于 CMVC,自從 1.7 版本后就自帶了 ODC 屬性,可直接使用。而對于 CQ,需要安裝一個 ODC 包即可。關于該 ODC 包可從附件中下載,解壓后里面有詳細的文檔教讀者如何在 CQ 中安裝該包。
在配置好 ODC 后,CQ 的應用程序窗口中會出現新的選項簽:ODC Submitter 和 ODC Responder,如圖 1 和圖 2 所示。
圖 1. CQ 中的 ODC Submitter 選項簽
圖 2. CQ 中的 ODC Responder 選項簽
在缺陷管理工具支持 ODC 后,就需要測試人員和開發人員分別填寫 ODC 屬性,后面的流程都會用到這些數據。
測試人員進行分類
從圖 1 中我們可以看到,ODC Submitter 選項簽中有三個選項,分別是 Activity、Trigger 和 Impact。這三個選項是由測試人員,也就是該缺陷的發現者來填寫的。由這幾個屬性可以得知,該缺陷是在進行何種類型測試的時候,由怎樣的觸發方法來發現的。同時,對用戶造成的影響是什么。僅靠這三個 ODC 屬性,就可以一目了然。
開發人員進行分類
從圖 2 中我們可以看到,ODC Responder 選項簽中有六個選項,分別是 Target,Defect Type,Qualifier Source,Age 和 ContentType。這六個選項是由開發人員,也就是該缺陷的解決者來填寫的。由這幾個屬性可以得知,開發人員做了哪方面的修改用以解決問題?改動大不大?是原來的代碼有遺漏?不正確?還是需要被刪除一部分?原來的版本中是否存在這個問題?等等。有了這些屬性的值,就可以很快的知道產生這個缺陷的根源了。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