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熟軟件帶來的風險 軟件測試
不成熟的軟件產品是把測試成本交給了用戶:企業往往是出于項目周期安排不當,或者根本沒有安排專門測試,匆匆完成編碼設計就將產品交付使用了。這樣的后果自然是用戶覺得產品漏洞百出,項目執行過程也遙遙無期,最后,項目雙方都筋疲力盡,用戶覺得受騙,而軟件商則毀了聲譽,追加了大量項目實施費用,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企業邏輯的軟件實現高于計算機技術:很多軟件企業在沒有做透前期調研的前提下就匆匆開始建設自己想象中的“大廈”,結果可想而知。當用戶建立起真正的企業應用。才發現軟件違背了企業邏輯,不得不進行修改。這樣閉門造車無疑會給“大廈”帶來致命傷害。
注重軟件產品的質量和成熟度才會良性循環:有人把不成熟的軟件產品比作是焦油坑中垂死掙扎的猛獸,布魯克斯《人月神話》展示的可怕一幕在軟件研發過程中屢見不鮮。很多軟件企業常常將軟件質量視為一種奢侈,如果有必要的話,為了更多功能、更快速開發或者更低成本,測試就可以被犧牲掉。然而,在實踐中,如果軟件開發組織對質量有一個堅定承諾,實際上可以加快開發,減少成本,并更容易地增加新的特性。在“已完成”的產品缺陷修復上花費的代價要比從一開始就修復高出很多倍。相反,一個從開始就加強產品質量的組織,是有遠見和創新精神的,市場中的高質量軟件將更具競爭力?! ?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