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 軟件測試方法關鍵字:信息系統 分析 設計
概述
系統開發階段的目標是根據系統規劃所確定的系統總體結構方案和項目開發計劃,按擬定的項目,開發成可以運行的實際系統。 在規劃完系統后就要進行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系統運行和維護。
系統分析是對現行系統組織結構分析與業務功能分析;業務流程分析;數據以及數據流程分析;功能-數據分析;提出新系統的邏輯模型(或新方案)。
系統分析有系統總體結構設計;代碼設計;數據庫/文件設計;I/O設計;模塊功能設計;處理過程設計。
系統設計是信息系統開發過程中第二個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我們將要根據前一階段系統分析的結果,在已經獲準的系統分析報告的基礎上,進行新系統設計。系統設計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總體結構的設計,其次是具體物理模型的設計。
經過前面的準備工作之后,我們開始進行系統的實施,將各種書面和文本變為實在的系統。然后進行系統的調試、準備數據和文檔,同時對人員進行培訓。
現狀
系統分析是保證管理信息系統質量的第一步,它的任務是艱巨的、復雜的。結構化分析方法是一種自頂向下逐層分解、由粗到細、由復雜到簡單的求解方法?!胺纸狻焙汀俺橄蟆笔墙Y構化分析方法中解決復雜問題的兩個基本手段?!胺纸狻本褪前汛髥栴}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然后分別解決。 “抽象”就是抓住主要問題忽略次要問題,集中精力先解決主要問題。
用結構化系統分析方法獲得的系統說明書由以下幾部分組成:一套分層的數據流圖;一本數據字典;一組加工說明;補充材料。數據流圖用圖形描述系統的分解,即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間有什么聯系等。數據字典用圖表描述系統中每一個數據,作用是給數據流圖上每個成分給予定義和說明。
系統初步調查是系統分析階段的第一項活動,其目標是明確所規劃的項目開發有無必要和可能,如有必要和可能,提出項目建議書,安排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作為系統分析的第二項活動,是進一步明確系統的目標、規模與功能,對項目的技術、經濟、運營等方面的可行性研究,提出可行性研究報告;現行系統詳細調查的目的是弄清現行系統的基本功能與信息流程,為新系統的邏輯模型提供基礎;新系統邏輯方案的提出是系統分析的最后一項活動。系統說明書是系統分析階段的最后結果。
可行性(feasibility)研究是指在當前組織內外的具體條件下,系統開發工作必須具備資源和條件,看其是否滿足系統目標的要求。系統開發可行性研究包括如下幾方面: (1)目標和方案的可行性;(2)技術方面的可行性;(3)經濟方面的可行性; (4)社會方面的可行性。
系統設計任務書是在可行性研究報告做出并經審定后,正式進行后續階段系統建設的決策性文件,其中主要包括系統目標與任務、系統的規模、結構、建設初步計劃、投資安排、人員安排等。
現行系統詳細調查的內容是組織機構的調查、業務流程調查分析、現行系統的目標,主要功能和用戶需求調查、信息流程調查、數據及功能分析、系統運營環境分析等。
系統分析階段的成果就是系統分析說明書。 系統分析說明書不僅能夠展示系統調查的結果,而且還能反映系統分析的結果-新系統邏輯方案。系統分析說明書一經確認由用戶認可接受后,就成為具有約束力的指導性文件,成為下一階段系統設計工作的依據和今后驗收目標系統的檢驗標準。一份完整的系統分析說明書應該包括下述內容:1.系統概述:(1)目標系統的名稱、目標和主要功能;(2)背景、系統的用戶、開發者以及本系統與其它系統或機構的關系和聯系;(3)參考資料和專門術語說明。2.現行系統概況:(1)現行系統現狀調查說明:通過現行系統的組織結構圖、數據流圖、概況表等圖表及說明,說明現行系統的目標、規模、主要功能、組織機構、業務流程、數據存貯和數據流,以及存在的薄弱環節;(2)系統需求說明:用戶要求以及現行系統主要存在的問題等。3.目標系統邏輯設計(1)系統功能及分析:提出明確的功能目標、并與現行系統進行比較分析,重點要突出計算機處理的優越性;(2)系統邏輯模型:各個層次的數據流圖、數據字典和加工說明;(3) 出錯處理要求;(4) 其它特性要求:例如,系統的輸入輸出格式、啟動和退出等;(5) 遺留問題:根據目前條件,暫時不能滿足的一些用戶要求或設想,并提出今后解決的措施和途徑。4.系統設計與實施的初步計劃:(1)工作任務的分解:根據資源及其它條件確定各子系統開發的先后次序,在此基礎上分解工作任務,落實到具體組織或個人;(2)時間進度安排;(3)預算:對開發費用的進一步估計。5.用戶領導審批意見 。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