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規范(6)

發表于:2016-01-11來源:博客園作者:我思故我在點擊數: 標簽:軟件測試規范
自底向上的增殖方式:從程序結構的最底層模塊開始組裝和測試。因為模塊是自底向上進行組裝,對于一個給定層次的模塊,它的子模塊(包括子模塊的所

  自底向上的增殖方式:從程序結構的最底層模塊開始組裝和測試。因為模塊是自底向上進行組裝,對于一個給定層次的模塊,它的子模塊(包括子模塊的所有下屬模塊)已經組裝并測試完成,所以不再需要樁模塊。在模塊的測試過程中需要從子模塊得到的信息可以直接運行子模塊得到。

 ?、?混合增殖式測試

  自頂向下增殖的方式和自底向上增殖的方式各有優缺點。自頂向下增殖方式的缺點是需要建立樁模塊。要使樁模塊能夠模擬實際子模塊的功能將是十分困難的。同時涉及復雜算法和真正輸入/輸出的模塊一般在底層,它們是最容易出問題的模塊,到組裝和測試的后期才遇到這些模塊,一旦發現問題,導致過多的回歸測試。而自頂向下增殖方式的優點是能夠較早地發現在主要控制方面的問題。自底向上增殖方式的缺點是“程序一直未能做為一個實體存在,直到最后一個模塊加上去后才形成一個實體”。就是說,在自底向上組裝和測試的過程中,對主要的控制直到最后才接觸到。但這種方式的優點是不需要樁模塊,而建立驅動模塊一般比建立樁模塊容易,同時由于涉及到復雜算法和真正輸入/輸出的模塊最先得到組裝和測試,可以把最容易出問題的部分在早期解決。此外自底向上增殖的方式可以實施多個模塊的并行測試。

  有鑒于此,通常是把以上兩種方式結合起來進行組裝和測試。

  衍變的自頂向下的增殖測試:它的基本思想是強化對輸入/輸出模塊和引入新算法模塊的測試,并自底向上組裝成為功能相當完整且相對獨立的子系統,然后由主模塊開始自頂向下進行增殖測試。

  自底向上-自頂向下的增殖測試:它首先對含讀操作的子系統自底向上直至根結點模塊進行組裝和測試,然后對含寫操作的子系統做自頂向下的組裝與測試。

  回歸測試:這種方式采取自頂向下的方式測試被修改的模塊及其子模塊,然后將這一部分視為子系統,再自底向上測試,以檢查該子系統與其上級模塊的接口是否適配。

  3.3確認測試

  確認測試又稱有效性測試。它的任務是驗證軟件的有效性,即驗證軟件的功能和性能及其它特性是否與用戶的要求一致。在軟件需求規格說明書描述了全部用戶可見的軟件屬性,其中有一節叫做有效性準則,它包含的信息就是軟件確認測試的基礎。

  在確認測試階段需要做的工作如圖5.5所示。首先要進行有效性測試以及軟件配置復審,然后進行驗收測試和安裝測試,在通過了專家鑒定之后,才能成為可交付的軟件。

 ?、?進行有效性測試(功能測試)

  有效性測試是在模擬的環境(可能就是開發的環境)下,運用黑盒測試的方法,驗證被測軟件是否滿足需求規格說明書列出的需求。為此,需要首先制定測試計劃,規定要做測試的種類。還需要制定一組測試步驟,描述具體的測試用例。通過實施預定的測試計劃和測試步驟,確定軟件的特性是否與需求相符,確保所有的軟件功能需求都能得到滿足,所有的軟件性能需求都能達到,所有的文檔都是正確且便于使用。同時,對其他軟件需求,例如可移植性、兼容性、出錯自動恢復、可維護性等,也都要進行測試,確認是否滿足。

 ?、?軟件配置復查

  軟件配置復查的目的是保證軟件配置的所有成分都齊全,各方面的質量都符合要求,具有維護階段所必需的細節,而且已經編排好分類的目錄。

  除了按合同規定的內容和要求,由人工審查軟件配置之外,在確認測試的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守用戶手冊和操作手冊中規定的使用步驟,以便檢查這些文文件數據的完整性和正確性。必須仔細記錄發現的遺漏和錯誤,并且適當地補充和改正。

 ?、?驗收測試

  在通過了系統的有效性測試及軟件配置審查之后,就應開始系統的驗收測試。驗收測試是以用戶為主的測試。軟件開發人員和QA(質量保證)人員也應參加。由用戶參加設計測試用例,使用用戶接口輸入測試數據,并分析測試的輸出結果。一般使用生產中的實際數據進行測試。在測試過程中,除了考慮軟件的功能和性能外,還應對軟件的可移植性、兼容性、可維護性、錯誤的恢復功能等進行確認。

 ?、?α測試和β測試

  在軟件交付使用之后,用戶將如何實際使用程序,對于開發者來說是無法預測的。因為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常常會發生對使用方法的誤解、異常的數據組合、以及產生對某些用戶來說似乎是清晰的但對另一些用戶來說卻難以理解的輸出等等。

原文轉自:http://www.uml.org.cn/Test/201511262.asp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_尤物国产在线一区手机播放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_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