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業務測試的精髓

發表于:2013-06-24來源:淘測試作者:蘇袖點擊數: 標簽:
最近,我們經常聽到測試轉型,減少人力密集型的業務測試的比例,一線業務測試缺少發展、無法晉升等等問題。似乎,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業務測試成為一個看不到前途的職業,那么,是否真的如此呢?我作為一名在一線業務做測試管理有些年頭的過來人,并不這么

  最近,我們經常聽到測試轉型,減少人力密集型的業務測試的比例,一線業務測試缺少發展、無法晉升等等問題。似乎,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業務測試成為一個看不到前途的職業,那么,是否真的如此呢?我作為一名在一線業務做測試管理有些年頭的過來人,并不這么認為,恰恰相反,我認為業務測試很重要,它是一個不可能消失的行業。

  一. 業務測試為什么存在?

  我們按照現在對業務測試的理解,畫一張圖:

  這張圖示意我們,測試工具是最能解決測試效率的手段,專項技術是測試具有含金量的發展技術,例如性能、安全、自動化等等,而業務測試屬于勞動密集型的崗位,可以被淘汰。金字塔結構是大多數人的理解,但事實上,很多一線業務測試的管理者,都有一個真實的感受:工具再強大、轉向技術再牛b,在業務層面,真正出力的還是一線的業務測試。那么,這個圖示錯誤了嗎?也不是!現在的業務測試,確實是勞動密集型崗位。

  如果我們轉換下思維,將上圖做些改變:

  根據現實情況,我們綜合工具、技能在實際工作中發揮的作用,就會發現,其實工具、專項技術其實是相互驅動的往前發展,這很像太極中的陰陽平衡,而業務測試,是工具、專項技術進行有效實踐的載體,這個載體中發揮最大作用的便是業務測試。而業務各有不同,即便是業務中的產品生命周期不同,所對應的測試方法、測試投入都不相同,所以,這些不同,就形成了太極外圍的八卦,各有想通,卻各不相同。

  從這幅圖看,測試工具、技術要發展,必須基于業務,而業務測試要發展,除了要工具、技術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要適應于業務的需要。業務測試和業務的關系,即是水與舟的關系,大海中行小舟,小河中放大船,都是不合場景,無法適應的。

  從這個角度說,取合適的資源,用合適的方法,為業務保證質量,要做這樣的業務測試,不簡單。如果還說業務測試沒發展,那沒發展的不是業務測試,而是這個在做業務測試的同學的腦袋。

  二. 用什么來衡量業務測試?

  在阿里,測試工程師的發展有自己的詮釋:

  目前,業務測試的同學普遍層級覆蓋在P5、P6,是什么阻礙了業務測試的發展?在我看來,當業務測試的同學對如何在業務中進行測試這件事駕輕就熟的時候,就到了該考慮自身發展的時候。

  所謂駕輕就熟,并不是作為業務測試的價值,這恰恰只能說明,你到了一個發展的起點,而非終點。駕輕就熟,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是在照搬別人的做法,達到了作為一名業務測試最基本的工作能力。如果用阿里的層級表示,那就是P5、P6的水平。

  業務測試要做專,有兩點必須把握:為產品質量負責的能力、為產品體驗負責的能力。

  對產品質量負責的能力:這是一項能夠根據產品發展階段、項目組成員能力結構來定制合適質量保證手段的能力?;镜臏y試流程、基本的測試方法可以照搬其他團隊的經驗,但如何確保測試工作真正有效,和產品所處的發展階段、項目組成員的能力非常有關,一個剛起步的創業產品和一個已經處于穩定狀態的維護產品,兩者采取同樣的項目流程、同樣的測試方法,你能確保給予最好的質量保證結果嗎?依據以往的經驗,我的答復會是,有辦法做到,但付出的代價很大。更重要的是,業務測試習慣性的照做思維,導致他們沒有思考為什么要加班,為什么如此努力仍然要在上線時心驚膽戰?

  為產品體驗負責的能力:這是一項作為業務測試最重要的能力。對業務精專,對產品的發展具有一定影響力,對產品的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解決能力,這是業務測試不同于其他轉向測試的能力。為什么我們的業務測試總停滯在測試階段?我們好像對產品很重要,但似乎又不那么重要?我們會對產品設計的體驗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但我們總不對體驗問題負責。因為,看上去,體驗與質量無關。但是否真的無關呢?如果你認可體驗在產品生命中占用重要位置,那么作為業務測試,就應該對產品體驗負責。

  如果業務測試先改變自己,那么我們完全可以從三角的最低端資源密集型產業,變化為太極八卦圖的特質八卦,即一套適合業務的測試架構,一套能提升產品質量和產品體驗的測試體系。

  三. 業務測試與開發的黃金配比

  在業務測試團隊,我們常聽到的測試效率,是用開發測試比來衡量。對這項簡單的衡量標準,在產品發展的穩定階段,非常適用,但不完全精確。舉個簡單的例子,當穩定團隊的開發測試比達到10:1的時候,我們為這個測試團隊的效率歡呼。但這10:1的背后,是真實的質量提升?還是測試工作的轉移?當測試工作用開發自測來代替的時候,這10:1僅僅是人員機構的重組,而非業務測試效率的提升。當然,在良好的自測工具支持,完善的質量數據衡量前提下,開發自測效率更高,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這個業績的主角是開發,而非業務測試。

  什么才是業務測試與開發的黃金配比呢?沒有標準答案。我們對照產品生命周期來看測試:

  以上針對產品生命周期和測試對比的分析,是我個人的觀點,可能有不足,但從整體上,可以說明,一個產品在發展的不同階段,測試的投入和重點是不同的,所對應的業務測試團隊組成、測試工程師的技能需求也不相同,所以,每個業務團隊要得到統一的測試開發黃金比,結果可能是犧牲團隊效率,或者是個人成長空間。

  綜上所屬,業務測試的精髓到底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分析測試對象,用測試所具備的技能,尋找合適的質量保證方案,給予有效、實時的質量反饋。概念仍然沒有變,業務測試要發展,最大的區別就是要做到經驗的繼承而不是復制,技術的精用而不是泛用,個性化的測試服務就是一個業務測試的發展之道。

原文轉自:http://www.taobaotesting.com/blogs/2409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_尤物国产在线一区手机播放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_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