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完整的測試應該由五個階段組成:
1.測試計劃
首先,根據用戶需求報告中關于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標的規格說明書,定義相應的測試需求報告,即制訂黑盒測試的最高標準,以后所有的測試工作都將圍繞著測試需求來進行,符合測試需求的應用程序即是合格的,反之即是不合格的;同時,還要適當選擇測試內容,合理安排測試人員、測試時間及測試資源等。
2.測試設計
將測試計劃階段制訂的測試需求分解、細化為若干個可執行的測試過程,并為每個測試過程選擇適當的測試用例(測試用例選擇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測試結果的有效性)。
3.測試開發
建立可重復使用的自動測試過程。
4.測試執行
執行測試開發階段建立的自動測試過程,并對所發現的缺陷進行跟蹤管理。測試執行一般由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聯調及回歸測試等步驟組成,測試人員應本著科學負責的態度,一步一個腳印地進行測試。
5.測試評估
結合量化的測試覆蓋域及缺陷跟蹤報告,對于應用軟件的質量和開發團隊的工作進度及工作效率進行綜合評價。
顯然,黑盒測試只有嚴格按照步驟進行,才可能對應用程序的質量進行把關。然而,如果沒有一種優秀的測試工具的幫助,單純憑借手工測試,不但將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有很多測試工作是難以實現甚至是無法實現的。
三、手工測試與自動測試的比較
手工測試無法保證黑盒測試的科學性與嚴密性,這是因為:
●測試人員要負責大量文檔、報表的制訂和整理工作,會變得力不從心;
●受軟件分發日期、開發成本及人員、資源等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難以進行全面的測試;
●如果修正缺陷所花費的時間相當長,回歸測試將變得異常困難;
●對測試過程中發現的大量缺陷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責任變得含混不清,沒有人能向決策層提供精確的數據以度量當前的工作進度及工作效率;
●反復測試帶來的倦怠情緒及其他人為因素使得測試標準前后不一,測試花費的時間越長,測試的嚴格性也就越低;
●難以對不可視對象或對象的不可視屬性進行測試。
因此,自動測試成為最佳的解決方案。所謂自動測試,實際上是將大量的重復性工作交給計算機去完成,一個優秀的自動測試工具,不但可以滿足科學測試的基本要求,而且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成本、人員和資源,并且測試腳本可以被重復利用(包括被不同的項目所利用)。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