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十)軟件測試技術——軟件的容量測試
人們對于 性能測試 和 壓力測試 的理解往往源于對網站的體驗,例如訪問某個網站的頁面,10秒鐘還未打開,于是大部分人都選擇了放棄。一個關于網站響應時間對用戶影響的調查結果顯示如圖9.14所示。 MI LY: 宋體;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
人們對于
性能測試和
壓力測試的理解往往源于對網站的體驗,例如訪問某個網站的頁面,10秒鐘還未打開,于是大部分人都選擇了放棄。一個關于網站響應時間對用戶影響的調查結果顯示如圖9.14所示。

MILY: 宋體;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 1.0pt">圖9.14 網站響應時間對用戶的影響
根據上圖所示的結果表明,響應時間在4s以內,大部分用戶可以接受;4~9s以內,30%的用戶選擇離開;8~9s,則有60%的用戶選擇離開;超過10s,則90%以上的用戶選擇離開。
/S結構的軟件系統的性能問題往往是由于不能支持大量的并發用戶造成的,因此在很多人的眼里,性能測試就是模擬并發量的測試,于是一提起性能測試首先是去找LoadRunner之類的工具,卻忽略了性能測試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大數據容量的測試。
說明:大數據容量的測試是指軟件系統在處理大數據量的時候,或者是加載了大批量數據時的性能表現。就像貨車空車時,或裝載較少貨物時會跑得比較快,在裝載了較多的貨物時,則只能慢速行走。
由于在需求調研和分析設計時,往往忽略了對用戶若干年后的數據量和業務單據量的估計,因此在測試時很容易被忽略掉。這也是為什么一些業務系統在使用了若干年后被拋棄的原因——不能支持現有的業務量處理能力。要考慮軟件的大數據容量測試,尤其是對于那些會隨軟件系統的持續使用而增加大量數據的業務系統。大數據容量測試的過程可以參考圖9.15所示的步驟。

圖9.15 大數據量性能測試的步驟
在生成大批量數據之前,首先需要估算軟件系統將來使用的業務數據量。
技巧:大數據容量測試的關鍵是模擬大批量的用戶業務數據,因此首先要估算好用戶若干年后可能出現的最大數據量。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