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大批量錄入數據時間;
5) 大數據量的計算時間;
6) 多客戶機同時進行某一個提交操作;
7) 采用測試工具軟件;
8) 編寫測試腳本程序;
9) 大數據量的查詢統計時間。
四. 容錯測試
1) 通過斷開網線的強制性停止數據傳輸以及重新將網線接上,查看提示信息及對系統的影響;
2) 系統斷電,恢復后查看對系統的影響程度;
3) 死機后,看程序如何處理;
4) 服務器DOWN掉,客戶端程序如何處理。
五.并發測試
1) 登錄的并發操作:多人同時登錄系統,使用不同或相同賬號;
2) 提交的并發操作:多人同時提交相同的工作項、不同的工作項;
3) 對數據庫操作的并發操作:多人同時從數據庫中讀出(或向數據庫導入) 相同文件、不同文件。
************************
附:一些容易出錯的地方
************************
一. 有關新建和修改
1. 創建或修改的內容為已經存在的內容,系統是否有提示;
2. 修改正在使用的數據。
二. 刪除
1. 應有確認提示;
2. 若刪除的內容在文件或數據庫中,應作實際校驗;
3. 刪除正在使用的數據;
4. 考慮刪除數據的相關數據是否同時被刪除;
5. 重新使用已刪除的數據。
三.關于提示信息的驗證
有些操作系統會給出成功(有時沒有成功提示)或失敗的提示,一定要驗證提示的正確性(尤其是一些重要操作,如修改口令),即用其它方法檢查所作的操作是否真正成功或失敗。
四.關于考慮硬盤空間已滿的情況
1. 數據存儲和備份;
2. 生成文件;
3. 拷貝文件
五.關于修改系統時間
對于和時間有關的業務,測試時考慮修改系統時間對系統的影響。
六.對于響應速度慢的按鈕進行連續點擊;或中途取消,再繼續…
七.凡是支持并發過程的功能,一定要做并發測試(手工進行或利用工具);
八.打印功能(能否正確打印,打印效果與預覽是否一致)
九.系統初始化
1) 如果系統安裝后需要進行初始化,初始化過程是否正確;
2) 如果系統安裝后不需要進行初始化,安裝后的默認設置是否正確、適當。
十.版權聲明是否符合標準,如果有公司的logo,圖標是否正確(最容易測試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十一.如果捆綁硬件,如果可能的話,在測試我們的軟件產品前要對硬件的性能、穩定性進行嚴格測試。(包括大數據量的傳輸入等)
十二.備份與恢復
1) 備份與恢復過程本身的正確性;
2) 備份內容的正確性(通過事先準備的測試數據在恢復后驗證);
3) 備份與恢復過程中對異常情況的處理(掉電、網絡不通等);
4) 在原始機上的恢復;
5) 在非原始機上的恢復;
6) 在裸機(只有操作系統和必要的數據庫或第三方產品)上的恢復;
7) 在一臺機器上進行若干次的備份與恢復;
8) 如果是支持多數據庫的軟件,備份與恢復是容易出錯的地方。
需要嚴格把握的錯誤類別:
在整個測試過程中對每條問題都制定有錯誤歸類,現按照問題的嚴重程度,把問題主要分為四類:
A:嚴重影響系統運行:導致系統出現不可預料的嚴重錯誤的問題,例如:運行過程中出現頁面或頁面無法顯示、死機等;
B:影響系統運行:系統中重要的功能出現運行錯誤,例如:導致用戶必須重新登錄的問題,導致個別用戶不可用的問題;
C:不影響系統運行但必須修改:系統中基本的操作或功能沒有實現或實現有誤的問題,以及不符合常規的操作界面的問題;
D:所提建議:不影響系統運行,對系統的可用性等提示的建議性的問題。
原文轉自:http://www.uml.org.cn/Test/2009042310.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