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需求 | 用途 |
- | - |
2.測試工具
表格 9 測試工具
測試工具 | 用途 |
自動測試工具 | - |
E.測試策略
1.整體測試策略
本節的目的是說明計劃中使用的基本的測試過程。使用里程碑技術在測試過程中驗證每個模塊,測試人員在需求階段參與測試工作,進行需求review、設計 review、測試案例設計和測試開發,在系統開發完成之后,正式執行測試。系統達到軟件系統質量要求和測試要求后發布,并提交相關的測試文檔。
2.開始/中斷/完成標準
表格 10 中斷/開始/完成測試的標準
開始/中斷/完成測試 | 標準說明 |
開始測試標準 | 硬件環境可用且軟件正確安裝完成 |
中斷測試標準 | 安裝無法正確完成或程序的文檔有相當多的失誤或系統服務異?;虬l現Block Bug |
完成測試標準 | 完成測試計劃中的測試規劃并達到程序和測試質量目標,并由開發人員與測試人員共同確認 |
3.測試類型
表格 11 測試類型
測試類型 | 是否采用 | 說明 |
功能測試 | 采用 | 根據系統需求文檔和設計文檔,檢查系統是否正確實現了功能 |
流程測試 | 采用 | 按操作流程進行的測試,主要有業務流程、數據流程、邏輯流程、正反流程,檢查系統在按流程操作時是否能夠正確處理 |
邊界值測試 | 采用 | 選擇邊界數據進行測試,確保系統功能正常,程序無異常 |
容錯性測試 | 采用 | 檢查系統的容錯能力,錯誤的數據輸入不會對功能和系統產生非正常的影響,且程序對錯誤的輸入有正確的提示信息 |
異常測試 | 采用 | 檢查系統能否處理異常 |
啟動停止測試 | 采用 | 檢查每個模塊能否正常啟動停止、異常停止后能否正常啟動 |
安裝測試 | 采用 | 檢查系統能否正確安裝、配置 |
易用性測試 | 采用 | 檢查系統是否易用友好 |
界面測試 | 采用 | 檢查界面是否美觀合理 |
接口測試 | 采用 | 檢查系統能否與外部接口正常工作(例如,能否與掃描儀一同正常工作) |
配置測試 | 采用 | 檢查配置是否合理、配置是否正常(例如,數據庫連接,掃描儀連接,日志存放路徑等) |
安全性和訪問控制測試 | 采用 | 應用程序級別的安全性:檢查Actor只能訪問其所屬用戶類型已被授權訪問的那些功能或數據 |
系統級別的安全性:檢查只有具備系統和應用程序訪問權限的Actor才能訪問系統和應用程序 | ||
性能測試 | 采用 | 提取系統性能數據,檢查系統是否滿足在需求中所規定達到的性能 |
壓力測試 | 采用 | 檢查系統能否承受大壓力,測試產品應該能夠在高強度條件下正常運行,不會出現任何錯誤。(例如客戶端程序的測試能否在十幾臺機器同時下載無網絡堵塞現象) |
兼容性測試 | 采用 | 對于 C/S 架構的系統來說,需要考慮客戶端支持的系統平臺 |
對于 B/S 架構的系統來說需要考慮用戶端瀏覽器的版本。 | ||
文檔測試 | 采用 | 檢查文檔是否足夠、描述是否合理 |
回歸測試 | 采用 | 檢查程序修改后有沒有引起新的錯誤、是否能夠正常工作以及能否滿足系統的需求 |
原文轉自:http://www.uml.org.cn/Test/200906256.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