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測試系列(三)——人 測試計劃
在本系列文章中的第一篇,筆者就提到了計劃的實質是“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時間在特定的中心做了特定的事情以實現特定的主旨”,在上一篇文章的回復中,土豆老粗回復了關于測試計劃的看法,也就是5W1H定義:
> WHY:為什么要寫測試計劃;
> WHAT:測試什么;
> WHEN:測試不同階段的起止時間;
> WHERE:文檔放哪;
> WHO:哪些人去做;
> HOW:怎樣測試;
這個定義絕關于我的來說,關于測試計劃定義得更加詳細。不過,正像筆者在博客簽名中所宣稱的那樣:來自草根的實用主義。因此,5w1h定義就不相宜三五個人十來桿搶的軟件作坊了。關于很多剛剛起步測試靜止(近兩年才擁有“專門測試人員”,注意是“專門”而不一定是“專業”)的公司來講——而這種公司,就筆者接觸的一些同仁口中所述,在中國還不在多數——或者一些簡化版的東西會更相宜現在的他們,等到漸漸成長起來,我們才逐漸步入正軌。本文中筆者繼續自己的草根實用主義,分享自己的關于計劃測試靜止中人的一些拙見。
這陣子軟件相關論壇上都多多少少有人提到了工具與人的關系,在筆者看來這是一個很扯淡的問題,人的作用是不可以被工具替代的,人之所以為人而不是跟其他動物一樣處于原始的生涯狀態,是因為人會“應用”工具。不過關于人和工具的那點兒事,則是后話了。
中國有句老話“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這句話往往是在臨戰的時候將軍(測試負責人)對戰士(普通測試人員)說的。中國現代還有一個方法叫做“戰時兵閑時農” 的策略,即我們寬闊的勞動聽民在沒有戰爭的時候安心種我們的地,一旦戰爭爆發或者國家需要的時候我們就披上盔甲去作戰。這兩句話給我們一個提示:我們應該培養我們的測試人員或者說我們的測試隊伍。
先拿“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來講,正如我上面提到的,往往在臨戰的時候大家才想起這句話,可是我們不妨倒過來想一想,一時的用是需要千日的積累的。這也是在提示我們,一支優異的測試隊伍的每個人都應該是優異的并且我們需要在“用一時”之前好好“養千日”。這種積累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形成的,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為什么要在談論計劃測試的時候談論這個問題呢?原因在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在做計劃的時候如果發現沒有一個可用之才,那我們的計劃怕是做不下去了,或者我們只有準備另外招新人到行伍中間來,亦或者只能外包測試給專業隊伍,這無疑又增加了項主旨風險,因為新人或者其他隊伍使我們不了解的,他們會做成什么樣子只有老天知道,當我們把命運交給老天的時候,這相當于在玩火。我們需要把“養千日兵”拉到我們的計劃中來,從更加長遠的角度來計劃一下我們的測試責任,測試方向等等。關于人才的培養,一般應用的是人盡其才的分工制度,即某一個或者一些人熟練掌握某一些測試技能,并對其他技能有所了解,最夢想的狀態下,我們在測試的方向(或者說是本公司主要的開發方向相關聯的各個測試技術方面)都有“專家”,這樣能力夠保證一個測試隊伍可以應付不可預知的測試責任。
關于草根一族來講,一起頭公司很可以就你一個測試人員,有幾種狀態:
> 公司將“建立一支專業的軟件(測試)隊伍”的困難責任寄托在你身上時,先不要沾沾自喜襲擊已經被boss注意了;
> 公司只是拿你來標榜自己擁有了測試,拿你來寫測試計劃,測試報告等提交給客戶看的文檔的專業測試——文檔——人員
上面兩種是對照稀有的狀態,在筆者看來,這兩種狀態都很好發現了給你學習的機遇,第一種狀態你可以打著公司的“建立一支專業的軟件(測試)隊伍”旗號學習;第二種狀態來講,如果僅僅是寫文檔的話,那剩余的時間就可以好好應用下來了,而主旨在于你想提高自己的技能。而我們的學習方向,筆者大概歸納一下: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