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base Workspace的軟件測試策略及測試計劃
軟件測試是軟件開發過程中相對獨立的一個環節,目的是審查軟件的質量并確定軟件的功能是否符合項目初始階段定義的需求。1990年的IEEE/ANSI(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標準將測試定義為:“在特定條件下運行系統或組件,觀察或記錄結果,并對系統或組件的某些方面做出評估的過程?!?IEEE/ANSI, 1990 [Std 610.12-1990])這些“特定條件”可以理解為軟件需求或設計方案。
V模型軟件開發流程
我們采用一種被稱為“V”模型的流程進行軟件開發。V模型是一種理想的開發模型,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理解軟件開發各個階段之間的關系。V模型是源于軟件開發的瀑布模型。流程的三個主要階段——需求分析、高層設計與詳細規格說明——都有對應的驗證與確認測試階段。模塊的實現測試由單元測試完成;系統設計測試由集成測試完成;最終用可操作性測試根據需求確定軟件能正常工作。V模型的名稱就是指這幾個階段的時間安排。從需求分析開始,一步一步地進行系統開發,直到最終的實現階段完成。而測試就從這個階段開始,從單元測試,按照流程進行直到可操作性測試結束。根據V模型,測試人員可以在需求分析階段進入軟件開發流程。這樣便可以協同工作,并及時發現潛在的問題。這有助于降低開發風險,減少軟件修正成本。 測試計劃內容
什么是測試策略?
為什么要編寫測試策略?測試策略就是如何進行軟件測試的計劃。測試策略的目標包括:
測試策略為測試提供全局分析,并確定或參考:
Workspace軟件介紹
Sybase Workspace是第一個可以按需交付應用類型的集成開發環境(IDE):面向服務、mobile模式、Java、組合模式(composite)、事件驅動和數據驅動。Sybase Workspace基于Eclipse開源框架,使開發人員可以更容易、更快速地開發連接各種基礎設施(比如數據庫、消息系統和企業應用程序)的復雜應用程序。
Sybase Workspace填補了以往需要不同廠商的開發工具才能實現開發任務交互的空白。沒有其它的集成開發環境提供具有相同深度與廣度的功能。
Sybase Workspace由以下六個主要組件構成:企業模型、服務框架、整合與流程安排、數據庫開發、Mobile-Portal開發和Web應用程序開發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