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中的SEI 負載測試計劃過程

發表于:2009-04-07來源:作者:點擊數: 標簽:軟件測試負載SEI
SEI負載 測試計劃 過程(SEILoadTestingPlanningProcess)是一個關注于 負載測試 計劃的方法,其目標是產生“清晰、易理解、可驗證的負載測試計劃”。SEI負載測試計劃過程包括6個關注的區域(Area):目標、用戶、用例、生產環境、 測試環境 和測試場景。 SE
SEI 負載測試計劃過程(SEI Load Testing Planning Process)是一個關注于負載測試計劃的方法,其目標是產生“清晰、易理解、可驗證的負載測試計劃”。SEI 負載測試計劃過程包括6 個關注的區域(Area):目標、用戶、用例、生產環境、測試環境和測試場景。

SEI 負載測試計劃過程將以上述6 個區域作為負載測試計劃需要重點關注和考慮的內容,其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生產環境與測試環境的不同:由于負載測試環境與實際的生產環境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測試環境上對應用系統進行的負載測試結果很可能不能準確反映該應用系統在生產環境上的實際性能表現,為了規避這個風險,必須仔細設計測試環境。

2.用戶分析:用戶是對被測應用系統性能表現最關注和受影響最大的對象,因此,必須通過對用戶行為進行分析,依據用戶行為模型建立用例和場景。

3.用例:用例是用戶使用某種順序和操作方式對業務過程進行實現的過程,對負載測試來說,用例的作用主要在于分析和分解出關鍵的業務,判斷每個業務發生的頻度、業務出現性能問題的風險等。

從SEI 負載測試計劃過程的描述中可以看到,SEI 負載測試計劃過程給出了負載測試需要關注的重點區域,但嚴格來說,其并不能被稱為具體的方法論,因為其僅僅給出了對測試計劃過程的一些關注內容,而沒有能夠形成實際的可操作的過程。同功能測試一樣,性能測試也必須經歷測試需求、測試設計、測試執行、測試分析等階段,但由于性能測試自身的特殊性(例如,需要引入工具,分析階段相對重要),性能測試過程又不能完全套用功能測試過程 。

SEI 負載測試計劃過程在負載測試需要關注的具體內容上提供了參考,但其并不是一個完整的測試過程。

-RBI 方法

RBI(Rapid Bottleneck Identify)方法是一種用于快速識別系統

性能瓶頸的方法。該方法基于以下一些事實:

1. 發現的80%系統的性能瓶頸都由吞吐量制約;

2. 并發用戶數和吞吐量瓶頸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

3. 采用吞吐量測試可以更快速定位問題。

RBI 方法首先訪問服務器上的“小頁面”和“簡單應用”,從應用服務器、網絡等基礎的層次上了解系統吞吐量表現;其次選擇不同的場景,設定不同的并發用戶數,使其吞吐量保持基本一致的增長趨勢,通過不斷增加并發用戶數和吞吐量,觀察系統的性能表現。

在確定具體的性能瓶頸時,RBI 將性能瓶頸的定位按照一種“自上而下”的分析方式進行分析,首先確定是由并發還是由吞吐量引發的性能表現限制,然后從網絡、數據庫、應用服務器和代碼本身4 個環節確定系統性能具體的瓶頸。

RBI 方法在性能瓶頸的定位過程中能發揮良好的作用,其對性能分析和瓶頸定位的方法值得借鑒,但其也不是完整的性能測試過程。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_尤物国产在线一区手机播放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_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