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中系統測試的要求和主要內容

發表于:2011-06-17來源:未知作者:娃娃點擊數: 標簽:系統測試
現代系統測試要求依據軟件質量特性/子特性來進行,重點是新開發的軟件配置項的集合。但在實際測試中是針對傳統測試中的各種測試類型。 系統測試一般應符合以下技術要求: ● 系統的每個特性應至少被一個正常測試用例和一個被認可的異常測試用

  現代系統測試要求依據軟件質量特性/子特性來進行,重點是新開發的軟件配置項的集合。但在實際測試中是針對傳統測試中的各種測試類型。

  系統測試一般應符合以下技術要求:

  ● 系統的每個特性應至少被一個正常測試用例和一個被認可的異常測試用例所覆蓋。

  ● 測試用例的輸入應至少包括有效等價類值、無效等價類值和邊界數據值。

  ● 應逐項測試系統/子系統設計說明規定的系統的功能、性能等特性。

  ● 應測試軟件配置項之間及軟件配置項與硬件之間的接口。

  ● 應測試系統的輸出及其格式。

  ● 應測試運行條件在邊界狀態和異常狀態下,或在認為設定的狀態下,系統的功能和性能。

  ● 應測試系統訪問和數據安全性。

  ● 應測試系統的全部存儲量、輸入/輸出通道和處理時間的余量。

  ● 應按系統或子系統設計文檔的要求,對系統的功能、性能進行強度測試。

  ● 應測試設計中用于提高系統安全性、可靠性的結構、算法、容錯、冗余、中斷處理等方案。

  ● 對完整性級別高的系統,應對其進行安全性、可靠性分析,明確每一個危險狀態和導致危險的可能原因,并對此進行針對性的測試。

  ● 對有恢復或重置功能需求的系統,應測試其恢復或重置功能和平均恢復時間,并且對每一類導致恢復或重置的情況進行測試。

  ● 對不同的實際問題應外加相應的專門測試。

  國標GB/T 16620針對系統測試的測試內容主要從:適應性、準確性、互操作性、安全保密性、成熟性、容錯性、易恢復性、易理解性、易學性、易操作性、吸引性、時間特性、資源利用性、易分析性、易改變性、穩定性、易測試性、適應性、易安裝性、共存性、替換性和依從性等方面(有選擇的)來考慮。

  對具體的系統,可根據測試合同(或項目計劃)及系統/子系統設計文檔的要求對上述測試內容進行剪裁。

  1、功能性

  1)適應性方面

  從適應性方面考慮,應測試系統/子系統設計文檔規定的系統的每一項功能。

  2)準確性方面

  從準確性方面考慮,可對系統中具有準確性要求的功能和精度要求的項(如數據處理精度、時間控制精度、時間測量精度)進行測試。

  3)互操作性方面

  從互操作性方面考慮,可測試系統/子系統設計文檔、接口需求規格說明文檔和接口設計文檔規定的系統與外部設備的接口、與其他系統的接口。測試其格式和內容,包括數據交換的數據格式和內容;測試接口之間的協調性;測試軟件對系統每一個真實接口的正確性;測試軟件系統從接口接收和發送數據的能力;測試數據的約定、協議的一致性;測試軟件系統對外圍設備接口特性的適應性。

  4)安全保密性方面

  從安全保密性方面,可測試系統及其數據訪問的可控制性。

  測試系統防止非法操作的模式,包括防止非授權的創建、刪除或修改程序或信息,必要時做強化異常操作的測試。

  測試系統防止數據被訛誤和被破壞的能力。

  測試系統的加密和解密功能

  2、可靠性

  1)成熟性方面

  在成熟性方面,可基于系統運行剖面設計測試用例,根據實際使用的概率分布隨機選擇輸入,運行系統,測試系統滿足需求的程度并獲取失效數據,其中包括對重要輸入變量值的覆蓋、對相關輸入變量可能組合的覆蓋、對設計輸入空間與實際輸入空間之間區域的覆蓋、對各種使用功能的覆蓋、對使用環境的覆蓋。應在有代表性的使用環境中、以及可能影響系統運行方式的環境中運行軟件,驗證系統的可靠性需求是否正確實現。對一些特殊的系統,如容錯軟件、實時嵌入式軟件等,由于在一般的使用環境下常常很難在軟件中植入差錯,應考慮多種測試環境。

  測試系統的平均無故障時間。

  選擇可靠性增長模型,通過檢測到的失效數和故障數,對系統的可靠性進行預測。

  2)容錯性方面

  從容錯性方面考慮,可測試:

  ● 系統對中斷發生的反應。

  ● 系統在邊界條件下的反應。

  ● 系統的功能、性能的降級情況。

  ● 系統的各種誤操作模式。

  ● 系統的各種故障模式(如數據超范圍、死鎖)。

  ● 測試在多機系統出現故障需要切換時系統的功能和性能的連續平穩性。

  注:可用故障樹分析技術檢測誤操作模式和故障模式。

  3)易恢復性方面

  從易恢復性方面考慮,可測試:

  ● 具有自動修復功能的系統的自動修復的時間。

  ● 系統在特定的時間范圍內的平均宕機時間。

  ● 系統在特定的時間范圍內的平均恢復時間。

  ● 系統的重新啟動并繼續提供服務的能力。

  ● 系統的還原功能的還原能力。

  3、易用性

  1)易理解方面

  ● 系統的各項功能,確認它們是否容易被識別和被理解。

  ● 要求具有演示功能的能力,確認演示是否容易被訪問、演示是否充分和有效。

  ● 界面的輸入和輸出,確認輸入和輸出的格式和含義是否容易被理解。

  2)易學性方面

  從易學性方面考慮,可測試系統的在線幫助,確認在線幫助是否容易定位,是否有效;還可以對照用戶手冊或操作手冊執行系統,測試用戶文檔的有效性。

  3)易操作性方面

  ● 輸入數據,確認系統是否對輸入數據進行有效性檢查。

  ● 要求具有中斷執行的功能,確認它們能否在動作完成之前被取消。

  ● 要求具有還原能力(數據庫的事務回滾能力)的功能,確認它們能否在動作完成之后被撤銷。

  ● 包含參數設置的功能,確認參數是否已選擇、是否有缺省值。

  ● 要求具有解釋的消息,確認它們是否明確。

  ● 要求具有界面提示能力的界面元素,確認它們是否有效。

  ● 要求具有容錯能力的功能和操作,確認系統能否提示出錯的風險、能否容易糾正錯誤的輸入、能否從差錯中恢復。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_尤物国产在线一区手机播放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_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