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測試計劃
這里所說的測試計劃,是指測試階段的測試計劃,而不是整個項目過程的測試計劃。
現狀:目前測試文檔關于測試的內容主要是測試的時間計劃。而這種時間劃分也是非常粗略的,而且沒有依據。為什么要花這么多時間?目前只是按照個人直觀、經驗等方法來判斷測試時間。因此,這類測試計劃的隨意性太大,粒度太粗,不便于管理。目前的測試是為了測試而測試,沒有規劃性。
個人意見:細化測試計劃,使測試時間可以量化。
1) 更改測試時間的劃分方式,使用工作日/人的計算方法。
目前在編寫測試計劃時,測試進度中的計劃開始/結束時間往往用如20050101-20051201的具體時間劃分方式,這樣引起的問題是當項目計劃進行變更的時候,測試計劃時間不得不隨時調整,這種變更可能是頻繁而瑣碎的,可以替代的辦法是取消這種方式,采用30工作日/2人或者2人月這種工作量記錄方式,這樣,只需在項目計劃中跟蹤具體開始時間即可,不必反復更改測試計劃。
2) 測試時間的計算
測試時間的計算比較困難,,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a) 編寫測試用例的時間
目前沒有測試用例的管理和收集,測試主要是依照個人的經驗來進行,不利于管理和積累。我覺得測試用例可以文檔化實現,盡管剛開始會花一些時間,但社區的各個系統相似性很高,因此測試用例的復用性就非常高。個人建議:建立測試用例模板。
b) 系統執行測試用例的時間
c) 提交測試報告時間
即在BUG管理系統中提交BUG時間。
d) BUG確認測試時間。
e) BUG修復時間及系統更新時間
f) 其他時間
再根據系統的功能點來計算測試所用的時間,這樣就可以計算出一個功能點所花的時間,進而得出一個模塊或者一個工作臺帳的測試時間,從而得出測試計劃所需的工作量。其中,e)不是測試人員所花的時間,但不算入測試人員的工作量。
2.測試工具
目前的測試方法都是手工測試,手工測試的效率跟測試員的經驗有很大關系,需要一定的技巧性。而有部分測試類型是可以用測試工具來實現的。比如:邊界測試、非法測試、功能測試、性能測試等。但自動化測試并不能代替手工測試,它是一個補充。一般來講,測試自動化在整個測試過程中只能占到30%左右。但測試人員對測試工具不熟悉,目前只能先以手工測試為主,繼續探討自動化測試的可操作性。(手頭沒有自動化測試工具)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