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的目的?測試的目的是想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找出軟件中潛在的各種錯誤和缺陷,通過修正種錯誤和缺陷提高軟件質量,回避軟件發布后由于潛在的軟件缺陷和錯誤造成的隱患帶來的商業風險。Beta 測試:在客戶場地,由客戶進行的對產品預發布版本的測試。軟件驗收測試合格通過準則:
1)軟件需求分析說明書中定義的所有功能已全部實現,性能指標全部達到要求。
2)所有測試項沒有殘余的一級二級三級的錯誤。
3)立項審批表、需求分析文檔、設計文檔和編碼實現一致。
4)驗收測試工件齊全(測試計劃,測試用例,測試日志,測試通知單,測試分析報告)軟件驗收測試包括正式驗收測試、alpha測試、beta測試三種測試。系統測試的策略: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外部接口測試,界面測試,強度測試,冗余測試,可靠性測試,恢復測試等設計系統測試計劃需要參考的項目文檔有軟件測試計劃、軟件需求工件、和迭代計劃。
利用因果圖導出測試用例需要經過的一般步驟:
1.分析程序規格說明的描述中,哪些是原因,哪些是結果。
2.分析程序規格說明的描述中語義的內容,并將其表示成連接各個原因與各個結果的因果圖
3.在因果圖上使用若干個特殊的符號標明特定的約束條件
4.把因果圖轉換成判定表
5.把判定表中每一列表示的情況寫成測試用例 階段評審與同行評審的區別同行評審目的:發現小規模工作產品的錯誤,只要是找錯誤;
階段評審目的:評審模塊階段作品的正確性可行性及完整性
同行評審人數:3-7人人員必須經過同行評審會議的培訓,由SQA指導
階段評審人數:5人左右評審人必須是專家具有系統評審資格
同行評審內容:內容小一般文檔 < 40頁, 代碼 < 500行
階段評審內容:內容多,主要看重點
同行評審時間:一小部分工作產品完成
階段評審時間:通常是設置在關鍵路徑的時間點上!什么是軟件測試?使用人工或自動手段來運行或測定某個系統的過程,其目的在于檢驗它是否滿足規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差別。軟件測試就是在軟件投入運行前,對軟件需求分析、設計規格說明和編碼的最終復審,是軟件質量保證的關鍵步驟。軟件測試是為了發現錯誤而執行程序的過程。簡述集成測試的過程根據IEEE標準 集成測試劃分為4個階段:計劃階段,設計階段,實現階段,執行階段(實施階段)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