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的詳細數據如表2所示:
表2 O-DDP
階段 | 嚴重程度1 | 嚴重程度2 | 嚴重程度3 | 嚴重程度4 | O-DDP |
權重 | 10 | 4 | 2 | 1 | |
系統測試 | 21 | 57 | 211 | 62 | 80.31% |
產品發布(3個月之內) | 11 | 28 | 2 | 0 | NA |
3)O-DDP和DDP比較
DDP的計算僅僅考慮了遺留到用戶現場的缺陷的數目,完全沒有考慮不同缺陷對用戶的不同影響程度。而O-DDP的計算兼顧了缺陷的數目和缺陷的嚴重程度,相對于DDP而言,在判斷測試人員的測試有效性方面O-DDP更加全面。
根據表1得到的DDP = 89.54%,而表2計算得到O-DDP = 80.31%,其中的差距差不多是10%。這里面說明了什么?我們可以對此進行簡單的分析:
第一個可能是測試人員在進行系統測試的時候,發現的嚴重程度為1和2的缺陷占的比重較低;
第二個可能是在用戶現場發現的缺陷嚴重程度為1和2的缺陷占比比較高;
不管是哪種情況,都應該引起測試人員的注意:測試人員在系統測試過程中遺漏了某些重要的缺陷,特別是用戶特別關注的受到影響的缺陷。
原文轉自:http://www.anti-gravitydesign.com